第四百五十三章总管诸军 (第2/3页)
了怪了,徐绍是他亲爹,他自己难道不方便说?
徐卫两个巴掌一摊:“他是陕西宣抚使,我是南路招讨使,我听他节制,有用么?”
徐洪眉毛胡子拧成一块儿,闷了半晌,霍然起身道:“你们不说我说”说完,还真就蹭蹭往外走。
徐卫窜上前去一把拖住,劝道:“五哥,没用,三叔心意已决,断无回头的可能。再者,这十几万大军都集结起来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徐五一把甩开堂弟的手,愤愤不平道:“也不知是怎么想的这不是玩笑么?”言毕,大步而出。
徐胜来到弟弟身边,叹道:“你看看这局面,唉。”说完,赶紧追了上去。
徐卫站在原处没动,屋里就剩下徐成一人,待几个叔父都走了,他才上得前来,小声道:“九叔,临行时我爹再三吩咐,说这回讨不到便宜,让北路讨司争取打鄜州。这样就算失利,也不至于损失太大,万不可去关中平原。”
徐卫目光闪动,往往在这种时候,大哥还真是表现出高度的前瞻性战略眼光……
徐成见叔父不言语,又问道:“九叔,看样子,各路将帅们都有所担忧,这仗可不好打。”
“那要看想打到什么程度。”徐卫这句话叫徐成有些莫名其妙,不是说了么,反攻鄜延,进军河东啊。
没等他想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徐卫已经催促道:“走,去见徐宣抚。”
耀州州衙之内,数十名文武官员济济一堂,没有一个坐着,全都立在堂中,只有徐绍高坐于上。无论文武,心里都打着小鼓,只因反攻这事怎么想怎么不靠谱。
徐绍当然能察觉到这种情绪,但他今天召集文武前来,就是为坚定他们的信心,不管前面是刀山还是火海,都必须努力向前
“金人屡次背盟来犯,今大举残暴之师侵凌中原,西军为国家之精锐,当力挽狂澜,救亡图存”徐绍激昂的开场使场中所有人心里一震,纷纷抬起头来。
徐绍目光扫过全场,朗声道:“本官知道,你们当中还有人,现在仍想着劝阻于我。不必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仗,必须打”
徐卫一听这话,就感觉背后的四哥拿手碰了一下自己,那意思是在说,该不是老六回去向三叔“告密”吧?
“今三路大军齐集耀州,粮草军械俱屯于邠州,足可敷用将士们当同心戮力,驱逐北夷还我故土”语至此处,徐绍顿了一下。
“大战在即,赏罚须当讲明。此番进兵,志在反攻鄜延,收失全陕,逐北夷出关中进而挥师河东,震慑金贼为此,宣抚处置司决定,无论是谁,复一县者,升一官,赏钱五万复一府一州一军者,升两官,钱十万有复延安者,建节杀贼两千,抵一县;五千,与复府州军并论;再众,则以复延安论赏”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听他开出的价码,那堂中顿时就有不少人眼睛都亮了因为在场的武臣当中,包括徐卫在内,还没有一个人建节不管是能收复延安,还是杀他万把金军,可就直接建节了这在从前,得磨多少年,攒多少军功啊
赏罚分明,有赏就要有罚,徐绍马上就把丑话说出来了:“但是,若有人作战不力,临敌退却,故意拖延等,无论是谁,无论官阶多高,一律严惩明白吗?”这话听着,就有点特指徐家兄弟的意思了。
“是”堂上一片轰然应声。
“大军举事,必谋粮饷,今委宣抚处置司判官王庶会同陕西都转运使刘赣,总督诸路兵马所需之粮草、饷钱、军备,不得有误”徐绍彻底把这里变成了他的“一言堂”。
“领命”王庶刘赣二人同声应道。
“诸军不可无帅,此番出兵,干系重大。非勇略绝伦,冠于诸军者难当此任陕西南路招讨使徐卫何在”
徐卫本就站在最前头,此时闻声出列,抱拳道:“卑职在”
“委你为宣抚处置司都统制,总管诸军令行禁止,均听节制,敢有犯者,军法从事绝不姑息接印”徐绍从案上取过一方大印,沉声说道。
这事基本上是没什么悬念的,徐原王倚都没来,除了紫金虎,没人能担此任,也没人敢作这个都统制。在以文制武的宋代,虽文臣常常作为最高指挥官领军出征,但真正指挥作战的,往往是被临时任命的“都统制”。
徐卫上前接过印时就知道,他被叔父“绑架”了。徐绍就是要把他绑上同一架战车,不管你心里乐不乐意,都统制大印你一接,就必须为战局的胜败负起责任因此,徐九感觉接过来的不是临时统率十几万大军的权力,而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不,烙铁
宣布完一系列的例令和任命之后,徐绍方才落座,目光如炬,满面肃容道:“你等务必同心协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