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串联 (第3/3页)
误国之罪。他心里很清楚现在的军费是如何得来地,如果战事一直拖下去。国内必然会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这是拿国家的命运来博取自己地前途,是有违良心地事情,自己能答应吗?可是不答应,只有退役的一条路可以走。说实话,他并不是心甘情愿想离开军队。如果早下决心。他在一个月前就写了辞呈,一直拖到今日,就是因为内心一直在犹豫。但想着不走,以后或许不会出现危机性命的事情,这才下了决
理智告诉他,这次那些人是来真的。萧禹和李伯药都来给他来信,说一些朝臣现在也开始私下串联,只等战事结束他们也会步入名士之后,联名上表弹劾虞世基和自己。这些人与民间人氏不同,他们闹腾地结果。当年连自己地爷爷都没能抵挡住,更不要说是自己了。
左思右想,也只想出了早点离开是非圈的办法。争取能有一个最好地结果。没有想到,陆柯居然提出这么狠的一个法子。转而张锐又想到,他不会是专门为我想出的这个办法,也不可能为我担负拖延战事的罪责。
那他是为了谁呢?这个名字在张锐的心里呼之欲出,但张锐又不敢确认这是真的。如果是他起了这个心思,就算自己不答应,这个计划也会继续执行。
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张锐故意疑惑地问道:“办法好是好。不过怎能把战事一直继续下去?这不是我一人说了算的。也不是你们两人帮忙就能决定地。我听说不久统帅就会布置进攻任务,计划年内结束战斗。”
刘武周当然清楚张锐说的计划,本来这个计划就是他一手制定的。他也很有把握。年内消灭叛军。可是后来先是方戊来找他,禀报他为进攻准备物资还没有齐备。刘武周大怒,当面训斥了他一顿,方戊只是听着,但问及什么时候能准备齐整地时候。回答年内没有可能。
刘武周心里顿生疑惑。计划前。他曾专门找方戊询问过要用多久,才能准备好进攻部队的后勤物资。那时方戊还说。三个月内必定准备完毕。刘武周得到了准确的答复,便一边吩咐方戊开始准备物资,一边依此做起计划来。
两个多月后,刘武周的计划做好已经交给韩擒。方戊却说物资没有准好,还说年内都无可能准备好。这其中必定有原因,只是方戊不肯明说,刘武周也不再逼问,只是下来准备建议韩擒换掉方戊。
这时,又有几位将军找到他,对他抱怨说,自己的部队太过疲劳,要求有充足的时间来修整。刘武周开始还耐心劝说,再坚持最后数月,就会结束全部战事。但那些将军却说,正是最后一战重要,才要准备充分才能行动。如果是贸然出击,只怕部队会遭致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大败而归。
刘武周懵了,他不知道为何那么多将军拒战。后来他接到杨素的亲笔信,告诉他要慎重对待最后一战,如果没有准备充分,决不能轻易进攻。刘武周有些明白了,杨素只是近卫军地统领,怎么会管起西部战区的事来?说到底,他的意思还不就是太尉地意思?可是太尉为什么要拖延战事呢?
接下来便是陆柯亲自来找他,也劝说今年不可出兵。其间也对他透露了一些朝廷的动向,又偶然的提起韩信。刘武周毛骨悚然,他知道那些人现在还没有把矛头直接指向太尉,可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谁有能保证战事结束后,那些不对太尉下手呢?
而且刘武周很清楚,自己是太尉的记名弟子,也就太尉党地人。如果太尉倒台了,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如今他只能全力支持太尉,全按太尉指示办。也许这样才会避过灾祸,以后才能算是太尉地心腹。
刘武周拿定了主意,跟着陆柯一起劝说别的将军。到目前为止,战区内几个步军团基本上都已经搞定。只有飞骑军,他们没有办法。因为史万岁这个人,脾气倔强,不是正当地理由,他是绝不会答应进攻延期的。
陆柯便对刘武周说:“既然无法说服史万岁本人,我们就从下面的将领入手。只要他手下的将领都不支持出兵,他也没有办法坚持。”
刘武周大喜,于是建议道:“首先应该说服张锐,只要张锐同意,飞骑军的前师和游骑都会听他的。”
陆柯深以为然,他已经知道张锐因被国内的讨伐声正在闹情绪,整日不理军务,饮酒解愁。对于说服张锐,他还是有把握。一是,张锐是太尉一手提拔起来的,也算是太尉一党的成员,而且本次的矛头也正是指向他。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会跟着太尉干到底。二是,他还为张锐准备好一个台阶,为的就是让张锐有足够的理由继续参加作战。根据他以往的表现来看,他应当不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