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五章 撤退的胜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五章 撤退的胜利 (第2/3页)

为汉帝国的数十万军队轮流在西部战场搏杀了近十年,也没有平息国内地叛乱。

    而罗马帝国只出动不到十万人。用了不到半年便收复了庭巴克的大片领土,将数十万苏丹军逼迫南逃,不敢与之交战。最后连自己的首都都丢弃。罗马军团表现出现地“无敌”气势,是汉军所不能比的。由此可以推测,数万罗马军便能打败至少二十万汉军,也许还会更多,所以罗马军团才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无敌之师。

    罗马远征军从统帅到士卒也都抱有这种思想。在心里更加看不起苏丹军队。今年六月。罗马远征军准备返回庭巴克控制区。因为苏丹军队虽打不过罗马军,却在本国内搞起坚壁清野。他们没有给罗马人留下一粒粮食。而后又频频派小股部队袭扰罗马人的后勤队,使之罗马人的粮草供应开始紧张,加之罗马人进攻半年有余已略显疲态。这时罗马统帅就想率军退回庭巴克,待大军修整数月后再度往南进攻。

    然而罗马远征军进来容易出去难,撤退的一路上时时遭到苏丹军的骚扰,伤亡逐渐增大,士气也日渐低落。七月五日,也就是在张锐防守白堡城破的那一天。苏丹军利用地理优势,分兵从四面包围了罗马远征军,双方在这日进行了一场决战。

    参战地三十四万苏丹军,用了一天时间便全歼近十万罗马远征军。罗马远征军统帅自杀,十六位将军阵亡,远征军高级军官无一生还。罗马士兵六万八千人被斩首,剩余之人皆被苏丹军俘虏,无一逃脱。

    罗马人的失败,令罗马朝野震动,更令世界各国瞠目结舌。谁都没有没有想到强悍的罗马军团会败得如此之惨。他们不由想起了数百年前地特乌托布尔格之战,在那一战里,同样有数万精锐的罗马远征军全军覆灭,高级将领也是无一幸免。奥古斯都皇帝听闻特乌托布尔格战败消息后,一连数月不理发、不修面,并不时以头撞门,呼喊:“瓦鲁斯,把军团给我带回来。”这次更严重,罗马皇帝图拉听闻远征军全歼,突然摔倒在地,而后中风瘫痪。

    张锐听后感概万分。一个国家的军队,久而不战,战力必定会大幅下降。平日搞规模再大,场面再逼真的演习,也比不过一场小小的实战。只有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地军队,才是最可靠,战力最强大地部队。其他的都是未知数,有着无敌之称地罗马军团的全军覆灭就是一个最好地佐证。

    上百年没有参加过实战的罗马远征军,无论从将领的指挥能力还是部队的战斗力,都不能与打了十余年战争的苏丹军队相比。而且从苏丹王穆莱.哈桑地指挥中,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战略家。

    罗马军团进入庭巴克国土时。为了避免苏丹军的伤亡,穆莱.哈桑选择了后退。当罗马远征军深入苏丹国内地时,他还是选择了撤退。在罗马远征军逼近其国都时,他仍是选择了撤退。

    张锐知道下这样的撤退命令,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和决心。绝非一般人可以做出的决定。因为一个国家的国都被敌人攻陷,通常意味着这个国家已经被灭国。但穆莱.哈桑却敢下这样的命令,同时他的部下也都听从了他的命令。这就证明了穆莱.哈桑在苏丹人中,有着崇高地位和威信。

    穆莱.哈桑退避三舍地战略,麻痹了罗马人,疲惫了罗马人,加上后勤线被骚扰,罗马人撤退也成为了必然。这时,穆莱.哈桑利用本**队熟悉地理的优势,四处围堵终于全歼罗马远征军。

    这场战役可以与张锐在前世时了解的拿破仑进攻俄国地战役相提并论。在那次战役中。人们都看到俄军库图佐夫的指挥才华,却有许多人都不知有另一个英雄的存在。他就是库图佐夫的前任俄军指挥官--巴莱克陆军元帅。

    年春,拿破仑陈兵波兰。为征服俄国做最后的准备。拿破仑的战略计划是速战速胜,不给俄国一丝喘息的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迫使俄国人与他地军队决战。于是,拿破仑让士兵只带了四天的面包,随军的供给也只备有二十天。

    年月,踌躇满志地拿破仑率领着他的四十五万大军开始渡过涅曼河,进入俄国境内。同时巴莱克率领着俄军开始千里大撤退,而且是毫不犹豫地大踏步撤退。在维尔纽斯。在维帖布斯克,只要巴莱克有丝毫犹豫便会被法军合围。

    俄军在巴莱克指挥其间,只在斯摩梭斯克的与法军交战过一次。不过巴莱克的这次交战。是为了有时间放火烧城,实行焦土政策不给法军留下一点食物。巴莱克的这次地确是冒了一次险,如果不是法军地一支军队来晚几小时,俄军很有可能被围歼。

    夜幕降临时斯摩梭斯克城被烧光,巴莱克突然率领着俄军继续后撤。又将拿破仑的大军抛在身后。等拿破仑反应过来时。不得不率领着法军再次拼命地追赶,一直跟着俄军到达莫斯科城下。

    这时再来看看法军还剩下多少军队?只剩下了十六万人。也就是说,巴莱克用撤退地方法就消耗了拿破仑的二十九万大军。想想在初期如果巴莱克有丝毫的冲动或犹豫,俄军的主力很可能已经不复存在。

    可惜的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没有这样的战略思想,他终于被巴莱克一退再退的“逃跑”行为所激怒,下令解除了他的一切职务。所幸替换巴莱克成为俄军统帅的是俄军中的另一位优秀指挥官库图佐夫,他在上任之初为了让亚历山大一世看看与法军交战的后果,便在博罗季诺城与拿破仑展开了一次会战。

    9月17日,俄军和法军共在博罗季诺城长约五公里的战线上投入了二十六万人,一千二百门大炮,这场拉锯战的激战一直持续到当天下午才结束。俄军损失二十二名将军,法军伤亡四十七名将帅,战斗仅十个小时双方伤亡总数达十万人。

    这场会战让终于沙皇认识到了法军的强大,从此不再插手军务,彻底放权给了库图佐夫。随后,库图佐夫做得比巴莱克更绝,他提议让出莫斯科并烧城,他对沙皇说:“我放弃莫斯科,是为了让拿破仑走向灭亡。”沙皇同意,于是全城大撤退,同时放火烧城。

    拿破仑占领了莫斯科,此时的法军已成了强弩之末。一路靠着抢劫粮草为生的法军,这时也几乎已处于断粮境地,而且冬季马上就要来临。俄国人只留给他一座残破的都城,里面什么都没有,他无法在此度过漫长的冬季。

    拿破仑先前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俄国人竟然会放火焚烧自己的圣城莫斯科,在他的战争辞典里面,从来没有这样的条目。在历史上也没有发生过为了阻击对方地进攻而烧毁自己国家首都的战例。他认为这样做如同反法同盟向巴黎进攻时,而要他要做出焚烧巴黎的命令一样,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但俄国人却这样做了。拿破仑失算了,无法再抢劫的法军不可避免输掉了这场战争。

    无奈拿破仑只得下令退兵。结果被库图佐夫派军围追堵截,最后只有两万七千名法军活着回到巴黎。总结整个战役,巴莱克是前半场地英雄,库图佐夫是后半场的英雄,他们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