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老虎口 (第2/3页)
恨,还主动向他祝贺。张锐非常尊敬他的为人,扪心自问,如果换成裴仁基晋升为将军,自己不一定有他那样广阔的胸怀。
因此,张锐命他带领本部以及指挥高朔营、杜晗营,负责侦查新罗州,而自己亲自率领张旭义营、毛司雨营、卢预亭营进入度信州侦查。
会议上张锐强调:“本次各营需携带十日粮草以及大量箭矢,进入敌区后各部队自行寻找食物。能不与敌交战就尽量不战,如果遇到敌骑兵部队的追击则见机行事,若对方数量较少就聚而歼之;若敌军大大多余我军,就迅速向后撤退。在运动中寻找机会,没有机会宁愿撤回我军控制区,不要贸然作战。待敌军撤退后,再行出击,直到任务执行完毕为止。所以,这可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营要做好长期在敌后转战地准备。”
各部表示坚决执行命令。张锐很放心。毕竟这些营长都是经过战火考验地,加之其中的大多数曾是和自己待过一段时间地,对他们很了解。只有四营毛司雨和六营卢预亭相处的时间较少,了解得不深,所以张锐将他们留在自己身边亲自指挥。
八月底。彪骑军地三个游骑营回到了战区。此时,杨英已晋升中校营长。两人见面自然又是一番玩笑。杨英要正式向张锐行军礼,被张锐一把拉住,口里说着谦让话。杨英比之宋金刚要随和得多。不让行礼,就不行礼,连将军称呼也免去,直接称兄道弟起来。
张锐心想,自己能结识杨英、宇文歆这样的兄弟朋友,应感庆幸。没有他们,其长辈也不会看重自己。更不会在内阁中为自己说话。张锐是打定主意,要将这样的兄弟关系维持下去,以后若有机会。要好好帮助这两人晋升。大家都到了一定的地位后,才能更好的彼此照应。
闲谈之时,张锐故意将话题引导杨英所部担任侦查任务地地区上。
杨英道:“去哪儿执行任务不是一样?虽然三个州我都能去,但不好为这些小事儿就去开口求人。”
张锐笑着说:“阿麽,如果我是你,我宁愿去求一次人,把我调去大宛州。”
“为什么要去大宛?难道你有什么内幕消息?是不是我军要准备反攻乌河城堡了?”杨英惊喜地问道。
张锐解释道:“我军要拿下乌河城堡是必然的,只是还不知道战区总部的具体安排。你看。我军现在已将西海州南北截断,在北部的十万突忽人已成了孤军。虽然他们现阶段还能坚守,可是在缺少供给和支援的情况下。他们能坚持多久呢?半年还是一年?加之后路被断,军心必然动摇,只要保持现状,说不定三个月后就会士气全无。我想战区统帅部也在等待这个时机,只要条件成熟自然会进攻。所以你去那里挣取功勋的机会。比去他处执行任务要多得多。”
杨英恍然大悟。心里欢喜。心想,不愧是兄弟。他定是听到了一些内幕消息,才透露给我,让我有机会多立功勋。张锐升官晋级之后,还不忘提携兄弟,这样的人才是值得终身交往的朋友。
杨英最终听了张锐的建议,回去之后便去托关系,最后以他父亲和杨素面子,他的这点要求立即被上级答应下来。杨英怀着多立功勋地愿望,带着自己的营去了大宛州,接替飞骑军的侦查任务。
9月3日,张锐正式收到飞骑军总部发来地出动命令。游骑团各营早在两个月前,就一直在悄悄做着做着准备,接到命令后立即开拔。按照预定目标,裴仁基带着三个营从西部草原南下,张锐则带着团部及另三个营火速赶往葱岭地区。
在当初准备阶段,张锐就曾多次亲自到葱岭地区的各个关口侦查突忽人的防守,发现突忽人的关口防御程度相差无几,也比较不出哪里更薄弱一些。于是张锐打算再次从老虎口通过。
张锐将三名营长以及各营的一连长找来,告诉了他们自己的想法。
张旭义是张锐的心腹,也不怕他多心,说道:“我们去年走过一次老虎口,突忽人必定会更加注意防御。这次我们再走,怕是不容易拿下。属下建议,还是另选一处关卡通过为妥。”
张锐见毛司雨、卢预亭等人虽没有说话,但从表情看,也是赞同此项建议,只有罗济与宋金刚两人像是知道张锐的心思,在微微地点头。
当初张锐离开三营后,张旭义便接任营长一职。空出地一连长之职,经过张锐对团内下级军官们的考察、比较之后,觉得还是三营的罗济与程节比较适合这个职务。他俩无论是功勋还是能力,都是其他军官所不能比拟地。虽然百里杨也很优秀,也能胜任,但与他们相比功勋稍差了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