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岛群岛之主 (第2/3页)
他是不是疯了,只要能换取到当地人喜爱的物品,酋长们十分乐意。
商议妥当,王敬宝让当地土著居民收割香料,自己则又一次来到南岛。这次王敬宝划了几千金币买了一条中型商船,又高薪聘请了一批水手,并且与他们签订了终身雇佣合约。王敬宝想,只有用终身雇佣合约和高薪才能使水手们甘心卖命,加之写上数年不能离船回家的规定后,再由张成看着他们,应该可以将香料之事保密。
购买好船支和聘请了船员后,王敬宝又购买了数千双鞋,数百套粗布衣服,数百套木工工具,数百桶酒,数百口铁锅,锄头、镐头等各种农用器具数十把,还有数十头水牛和满船的大米、油等物品返回了济罗岛。并在岛上设立了一个收购站,专门与当地人换取香料。
岛上适合种田的土地非常少,所以岛上地居民平日都食用水果、野味、鱼、龟和牡蛎地自然食物,见到王敬宝命人做好的白花花、香喷喷地大米饭时,一个个口水直咽。又看见那些鞋子和衣服等各种稀罕物品,自然是十分羡慕。为了能得到这些东西,全族出动、全家出动。去山里采集香料。
不到十天,王敬宝只用了三分之一地物品,就换取整整一船的香料。见船已装满,王敬宝便留下三四个健仆,在这里继续与当地人交易。自己则带着张成驾船直奔罗马而去。
第一次交易就大功告成,赚了数万金币,一辈子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金币的王敬宝在回程路上嘴都没有合拢过。此后,王敬宝没有留下金币,全部用来购买新船和聘请船员。
在那年里,王敬宝率领着船队来回跑罗马数次。每次都是装船卸船之后,就立即上路,其中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王敬宝很有生意头脑,管理船员地方法也很科学,每次会给众船员一大笔金币作为奖金。按牢计酬的方式充分调动了船员的积极性。对这样的航程非但不以为苦,反而唯恐停留的时间长了。总是积极地吹促启程。
在第二年,王敬宝为了能将生意合法化。专程去了南岛州一次,向当地官府申请定居济罗岛。帝国拥有济罗岛数百年来,还没有一个老州居民申请定居济罗岛,见到王敬宝的申请,立即批准了他的请求。
并将此事报知了南岛州的巡抚,巡抚也亲自接见了王敬宝,说了一大通希望再接再厉的鼓励话,还许诺给了他最大的优惠政策--终身免税。
王敬宝一面感恩戴德。谢过巡抚大人,一面想,我在那破岛上没有见到过一个老州人。甚至会汉语地人也没有遇到。难怪老州人没人愿意来,满目都是赤身**的野蛮人,没有城镇,没有村庄,除了船员连说话的人都没有。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如果没有香料。别说是终身免税,就算给我世代免税地政策。我也不会移居济罗岛。
成为了济罗岛的正式居民后,王敬宝在岛上正式成立了一家商号,名叫“安济福”。是取安江与济罗岛的中的一个字,后面再加上一个福字。
王敬宝做生意有魄力,每年挣到的钱,只拿出少数托人带给张锐外,其余的全部再投入到生意中去。又过了半年,王敬宝的商船数量已经达到了五艘,而且是分批将香料运往罗马。
一次,单独押运了一船的张成回来后对王敬宝说,这次回来时遇到一股海盗,如果不是空船跑地快,说不定会被他们抢了。这引起了王敬宝的注意,回想起张锐以前告诫过他,有了钱以后要多注意船队的安全。
王敬宝记起张成曾经说过,他能请到武士。于是将生意暂停了下来,命张成带着一艘船专门回大陆去聘请武士,自己则去了福州先订购了数艘汉军舰队退役地战舰,然后又在造船厂预定了数艘护卫舰。
这种名为“惊涛”级的护卫战舰,是帝国最新设计出一种远洋中型战舰。它长四十三米,宽十二米,船上有三个桅杆,主桅杆三十二米,船舷高五米,左右船舷上部留有六十个弩炮窗口。它的综合性能,只比汉军舰队中的主力“圣”级重型战舰逊色。不过“圣”级战舰从来只配备帝国舰队,王敬宝虽然渴望得到它,但无法如愿。
回到济罗岛后,王敬宝一边让新招聘来的船员学习驾驶战舰,一边组织当地地居民在岛上盖房子。半年后,等岛上已修建好了几座像样地村庄,新订够的“惊涛”级护卫舰也取回时,张成带着上千名武士回到岛上。
王敬宝一听那些武士地口音,知道他们中大多数是吉州人,剩余的也是吉州附近几个州的人。心想,也许张成是凭借着张锐父亲的帮助,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