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西苑 (第2/3页)
记忆里并无这种布置,难道是朕记错了?”
杜衡从小太监手中取过几只瓷杯,为同乐、陆后沏上清茶,又捧上食盒,放置于桌上。他听见同乐问话,回道:“陛下记的没有错,原本西苑没有这样地布置。今年初时,臣奏请陛下拨款整修西苑,陛下同意了。此处的景观,就是整修西苑时增添上去的。”
“嗯,是有这么回事。”同乐记起来了。西苑因年久失修,墙面柱头多处都已斑驳脱离,个别屋面也出现了渗漏现象。杜衡早在几年前就奏请过同乐,建议重新整修西苑,可同乐没有答应。
那时,国库空虚,户部三天两头找同乐借钱。内库银两一天天减少,同乐甚至下令宫中节俭吃穿用度了,哪还顾得上修葺苑林?
从去年底开始,情况就大有改观了。虞世基自主管募捐司以来,从全国各地募集而来的捐款每日增加。军费开支有了着落,户部也不会隔三差五地伸手借钱。以前借出的款项,也分期地归还了内库。
内库又日渐充实起来了。年初,当杜衡再次奏请修缮西苑时,同乐也没有再反对,爽快地拨了一笔款来整修西苑。
同乐现在对虞世基很满意,他不负圣恩,能担重任。在短短地一年时间里,就募集来了大笔地捐款。这样的能吏。是同乐慧眼识才提拔起来地,他有出色的表现同乐也很得意。
捐款已经超出所有内阁大臣的预料,不仅解决了当初军团换防费的燃眉之急,剩下地款项还能再调动一两个军团前去西部战区。虞世基曾信心十足的向同乐保证,今后若干年内。募集款项会逐年递增。
能再调动军团前去西部战区使同乐大喜过望。他招来三公商议此事,可是三公却不同意现在就调新的军团去西部战区,理由是在不能确保军费充足的情况下,不宜贸然增加开支。如果要调集军团,也要待所需军费有保障时再议。
同乐想了想,也觉得他们说得有理。虽然虞世基保证说能募集到足够的款项,可是倘若实际结果达不到预期,资金短缺地部分又得掏自己的荷包。内阁大臣们虽然进取不足。保守有余。但从另一方面讲,也可说是老成持重。听听他们的意见。也是可行的。
陆后见同乐心情愉悦,含笑说道:“陛下,难得出来赏花。理应好好放松一下。可惜臣妾不懂音律,不然当抚上一曲为陛下助兴。”
同坐的丽妃也微笑说:“臣妾也不通音律,不过臣妾听说宜妃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如由宜妃为陛下献上一曲?”
同乐闻言大喜,对宜妃道:“朕还不知道爱妃精通音律。也未听过你抚琴。今日机会难得。去试弹一曲。如果弹得好,朕就古琴赐予你。”
宜妃今年只有十九岁。是去年才被同乐收进宫内的。由于年轻乖巧,这半年来同乐寝宿几乎都在宜妃的明河宫。还于今年年初册封她为贵妃,足见同乐对她的恩宠。
宜妃既年轻又受恩宠,不免得意忘形,日渐显露出娇骄二气。这时听见同乐让她去弹琴,便轻盈地站起身来,对同乐略施一礼,走到太湖石边坐下。
她定了定弦,试了试音,略微凝神静坐了片刻,使自己心气平和,胸无杂念,然后用纤纤十指拨动琴弦。同乐心想,看样子宜妃地琴技不弱,也许以后疲乏之时,可以叫她弹琴解乏。
宜妃虽然精通音律,但精通地是吹箫。古琴,只会几首曲子,技艺也没有吹箫熟练。她弹的第一首是《昭君怨》,此曲宜妃经常练习,此时弹奏得哀怨动人,催人泪下。
同乐不喜这类悲情地乐曲,脸色越来越难看,本来兴致颇高,此刻变得心不在焉,拿起桌上的瓷杯把玩起来。陆后见那只瓷杯在同乐的手中越转越快,一会儿又放下,一会儿又拿起,显得十分不耐烦,悄悄抬起头来同丽妃交换了一个会意地眼神。
这一曲好不容易结束,同乐勉强抬起头来,向宜妃微微笑了笑。年轻的宜妃会错了意,以为同乐还想再听一曲。稍停了一下,接着又开始弹奏《平沙落雁》。
曲调刚刚响起,同乐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猛地站起身来,将手中的瓷杯狠狠地摔在地上,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去。随侍的宫女、太监急忙跟上,陆后与丽妃这时又对望了一眼,也带着自己地宫女离开。
只剩下一头雾水地宜妃被撇在一边。她惊慌失措地跪在地上,不知道何事惹恼了皇帝陛下,令他大发脾气,也不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