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安渡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十六章安渡桥 (第1/3页)

    战水之源为战岭山脉,穿行在两岸之间的横断山峡谷地带。战水全长三百余里,其中除战湖外,战水被里山和静山两座脉紧紧夹持着,顺地势自东向西流去。汇入津水,最后流入渌江。

    峡谷连绵不断,河谷深切,水流湍急,一些地方水面宽不到50米,谷坡陡达40――70。奔腾的河水,险峻的山崖,使得战水上能架桥之处寥寥无几。其中顺着国内城而来的驿道,在福鼎分为两处,一处朝着战水中段的安渡桥而来。

    安渡桥有很长的历史,在二百余年前,帝国就在这里架设了一座全长两百余米的石梁桥。安渡桥未建成时,这里是是战水上水势最为平缓之处,有安渡之称的古渡口,加之离驿道最近,所以帝国建筑司选择在这里架设桥梁。

    据记载,安渡桥前后修建了十五年才得以竣工,此桥最先建为木梁结构,后来不能满足日渐繁荣的往来商道,又在十余年后改建为石梁结构。

    全桥有二十四孔,每孔三块石梁。桥面宽三米七,栏板上雕刻有收获、猎渔、煮盐、宴乐等图案。石桥叠涩,出檐十米。桥上建有桥屋五座,桥的首尾之处各一座、中间三座,每座距离四十余米。

    这样的桥屋一是有平衡桥基的作用,二是有遮风挡雨的功效。桥屋砖木结构,板瓦仰铺在屋顶上,筒瓦覆在两行板瓦之间,瓦当是屋檐前面的筒瓦的瓦头。屋檐前的板瓦上有“滴水瓦”,板瓦有了滴水和瓦当组合在一起,可以防止雨雪侵蚀屋檐和墙壁。远远望去,桥屋显得庄重典雅。

    汉元789年四月十七日下午三点,张锐带领着二排向着安渡桥疾驰而来。张锐自十月十六日一早从兴府出发,一日一夜没有休息,此刻已经行进了三百余里。

    虽然营长的命令是在四月十八日晚间之前控制安渡桥,但是为防迟则生变,张锐向连长裴仁基建议,所部晚间继续前进,争取早日拿下安渡桥。裴仁基略微考虑后,答应了张锐的提议,让张锐部连夜赶路。

    一天一夜的不断行进,并没有累垮二排的骑士。以前连里每周有两次急行,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适应这样高强度的急行军。

    在距离桥三里的地方,张锐已经能隐隐看见那座雄伟的大桥。张锐举手让队部停下,现在不知道叛军有没有派部队控制这里,所以张锐不能率部冒险接近大桥。

    上次部队通过战水时,是从战水湖上通过的,那时湖面上结着厚厚的冰层,人马可以轻松渡过。不过现在已是四月中旬,冰面已经融化,寒冬中平静的冰面此刻已变成激流。从前方败逃而来的士卒,要通过战水,这里是必经之地。如果高句丽人在此地驻有大队人马,张锐也只能等待裴仁基带领大部队汇合之后,才能强攻夺取此桥。

    张锐正站立马背上了望安渡桥时,李赐来到身旁说:“长官,要不我带一个班过去侦察一下?”

    从张锐观望之处看不见桥面上有人行走,现在是战乱其间,不要说那些平日频繁通过安渡桥来往的商队不见踪迹,就是连一名普通的行人也看不见。

    张锐坐回马背对李赐说:“小心些,要是遇到敌方大队人马就赶快撤离,不要与他们过多纠缠。”

    “是!”李赐向张锐敬礼后,向后高声喊道:“一班随我来!”话音刚落便催马向前,一班的几名骑士跟随他而去。

    “下马,休息!”张锐对着其余的骑士下命令。众骑士立即下马,轻轻安抚自己疲惫的战马,还从身后的袋子里,掏出一些草料喂它们。

    张锐一边喂着自己的战马,一边想着,这次的游骑的切断敌军后路的任务如果能顺利完成,那么高句丽西线的主力将会一网打尽。失去这些主力的高句丽人,就只能依靠东部战线的不到十万人马来对抗帝国的几万正规军的进攻。

    高句丽人的失败是注定的,如果战时顺利,今年的六七月之间,这场高句丽独立的闹剧便会结束。不到一年的功夫就能够平定四郡的叛乱,从中也能看出来帝**队的作战能力。

    而且李存志并没有军事天赋,这样匆忙成军的叛军就敢直接与帝**队交战,看来他不是个狂妄之徒,就是被帝**队在突忽战场的表现所惑,所以才敢做这样的布置。但是高句丽必竟不是突忽,这里地形狭小,而突忽人有广阔的战略回旋余地。

    加之游骑可以得到北洋船队的支援,在敌后充分的发挥了断粮、断敌后路的任务。所以高句丽人的失败也是从开始独立的那天就注定的,即使想苟延残喘一时,也只能象以前对付圣祖讨伐一般,全体退入群山林海之间和帝国大军周旋。

    帝国目前的军队在武器装备和对敌政策方面,与几百年前的汉军不可同日而语,对待亲匪的山区附近居民要么勒令全部迁移,要么一扫而光,这样一来,高句丽人在一年内也是必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