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质询 (第2/3页)
地上,朝着皇宫方向磕头谢恩。
福宁宫里仁宗官家正yīn着脸背着手在屋里转圈。
曹皇后坐在旁边瞧着他,脸上却十分平静。
仁宗转了半天,又咚咚走到桌前,拿起桌上两个奏折,狠狠摔在了地上,还跺了两脚,怒道:“这个包黑子!这个唐老贼,混蛋!老是跟朕作对,都是混蛋!大理寺上午才上奏拟定罪,他们的奏折也跟着来了,凑热闹吗?大理寺要定孙家死罪,斩立决,他们两个呢,说案子存疑,不能定死罪!这不是跟朕作对吗””
曹皇后迟疑片刻,低声道:“大理寺的定罪,以大不恭重罪满门抄斩,是不是太重了?”
“重什么重?朕还觉得轻呢!已经放过了他孙儿永泽,又睁一眼闭一眼放过他孙女出嫁,这还不够宽容吗?”
“官家仁慈,举国皆知,不过,包大人和唐大人的上奏,却也不无道理。”
“有什么道理!”仁宗怒道,“朕要翰林医官院听审此案,拿出是否定罪的结论,这帮人倒好,推说案子存疑,不宜草率定罪,还要接着查。――孙老太医这家伙都死了,还查什么查?这分明是变相帮着孙家脱罪!以为朕不知道吗?也不知道这孙家花了多少银子疏通这些人才帮得他们说话!哼,朕要查出来,一个都不放过!”
曹皇后道:“据臣妾所知,高保衡获罪之前,曾经派人盯着那些医官,就担心孙家人行贿,而高保衡刚倒台没几天,孙老太医就病逝了,再说了,这是钦案,那些医官胆子再大,只怕也不会收受贿赂改变主张的。”
“你这么说,他们这些认为案件存疑,继续调查的人,是发自内心的了?”
曹皇后没有回避仁宗带着怒意的目米,道!“臣妾以为翰林医官院的医官都还是很正直的,除了个别诸如高保衡之流,他们对案件的分析判断,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如果置他们多数人的观点于不顾,强行定罪处死孙家人,只怕众人不服啊。”
“有什么不服的!孙太医辩证不准就胡乱下方,用的又不是经方,致死皇儿夭折,还不该治罪嘛!”
曹皇后道:“若是不如本方固然应该治罪,只是,翰林医官院的奏折说的明白,多数人认为二皇子的病类似阳明脏实证但是舌象脉象都不相同,这种病症以往也有按伤寒治的,也有因此治死的,所以这种证的确不好说是什么证,当然,孙老太医应该进一步辩证清楚才下方,但是,林亿太医他们也说过,当时皇儿病情危重,已经容不得拖延。不得己才用了他自己的经验方。用未经验证的自己的方子固然不对,但却也是情非得已。咱们也不能因为二皇子死了,就非要找一个替罪羊,也应该细加明察才对。”
仁宗脸sè很难看:“你的意思是,朕没有明察这案子了?”
“官家自然是明见万里的,只是这案子涉及医术分歧,还是应该多听听太医和医官们的意见才好。不宜草率行事。这也是包拯、唐介这些谏官上书劝谏的。”
仁宗对曹皇后是非常敬重的,这番话而且也说的在理,他想了片刻,把脸sè稍稍放缓了,道:“那好,朕便叫太医来咨询,当面听听他们的看法。。一传林亿、苏颂他们来!”
shì御医是专门给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