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2章 樱花的本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2章 樱花的本意 (第2/3页)

两手微垂,站在那,就大臣们的讨论情况,作着汇报。

    “……召开御前会议商讨与中国议和之事”

    今天,明治又像往常一样,面目冷峻、毫无表情地站着。

    “要召开御前会议来决定是否把台湾割让给中国是吗?”

    明治转过身一双不大但透着威严的眼睛在桂太郎的脸上睃来睃去,作为天皇,他早已习惯于大臣们的敬畏,同样作为天皇他同样也需要一切都能臣服在他的脚下。

    可是现在,他的威严中却透着一丝的局促。

    为什么要召开御前会议呢?

    无非是想借着自己的名义去结束这场和中国人的冲突罢了。明治甚至可以想象,大臣们会先在御前会议上争吵一番,然后,他们会用种种借口,去表述现在日本面临的困难和危境,当然他们还会不断的强调。

    “中国的条件,实非国所能受”

    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同样的话语,总之他们会表现的非常爱国,绝不愿意接受中国人敲诈式的勒索,甚至表示将不惜一战之类的勇气和决心。

    再接着,他们又会争执不下,最后会有人说,“还是请陛下圣裁吧”。

    最终,这些人会把所有的问题都踢给自己,然后由自己来决定,是否把台湾让还给中国,然后,无论是自己说什么“诸位大臣来决定吧”或者说“即然如此,就这么办吧”他们都会按照已经在心底形成的共识来做这件事。

    所谓的圣裁不过只是他们为自己寻找借口罢了,似乎最后同意把台湾归还给中国的是他,而不是这些大臣们,实际上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

    这群……如果说他们当初接受自己的建议的话,那里会有今天的危局。

    “陛下,1ù**已经占领了的咸境北道随时都会占领咸境南道,甚至整个韩国,而在韩国,我们却没有那怕一个旅游团去阻挡他们的进攻”

    桂太郎如实的禀告道,实际上这些天皇又怎么可能不知。

    “大臣们都是什么态度都同意割让台湾了吗?”

    “陛下,大臣们认为台湾系日本南部的屏障,军事价值甚大,不能归还给中国。当初为了得到台湾,我们费了那么大的力,死了那么多的人。如果将台湾归还给中国,……但,就现在的形式看,似乎局势并不容我们考虑,”

    在桂太郎说话的时候,特意把天皇的割让改成归还,而明治在说割让的时候,未尝又不是嘲讽这些大臣,可两个人都选择了无视这一点。

    “毕竟,对于日本而言,韩国是近在咫尺的,一但韩国为1ù西亚控制的话,那么在未来十几年,我们就必须要去面对1ù西亚的威胁,这场战争严重恶化了日1ù两国的关系,1ù国的报复是我们将来不得不面对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未来国家的处境。”

    虽说桂太郎没有直接说出大臣们觉得应该割让台湾,但是他话里的意思已经说的非常清楚,接受中国人提出的韩台交换,从而确保韩国无虑,至少阻1ù西亚于朝鲜以北,而这是日本最根本的底线。

    “似乎,所有的一切,又回到了去年之前不是吗?”

    明治在心里苦笑着,可说出这番话时,脸上却未流1ù任何表情。

    一年前,伊藤博文提出“满韩交换论”,俄国至少退出韩国,而日本姑息1ù西亚对满洲的占领,从而达到独战韩国,确保一来日本安全无虑,二来获得殖民地。可大臣们并不同意这个底线,最终,战争还是不可避免的爆了。

    ua费了二十亿日元的军费,死伤几十万人,可最后日本得到了什么呢?得到的只是原本通过谈判便可以得到的东西,甚至日本还失去了台湾

    而这就是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得到的回报,国家借了那么钱、死了那么多人,可到最后却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台湾总督儿玉将军怎么看?”

    “陛下,儿玉谨遵圣裁”

    桂太郎踢皮球似的回答,让明治无可奈何的在心下苦笑一声,随后默默的转身看向窗外暮sè已浓的天空。神情极为严肃的明治,默默无语的很长时间,终于才在暮sè中点了点头,现在还有其它的选择吗?

    “好吧,今天已经很晚了,明天召开御前会议吧”

    午睡在内“凤凰之间”醒来,明治呆呆地坐了起来,想着心事。傍晚时分,和桂太郎谈话的那一幕,在他的眼前晃动着。这一段时间,他感到太疲劳了,人明显瘦了不少。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惶恐,他不希望自己变成像清国的皇帝一样,在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他可以想象,假如说,1ù国舰队继续中国的军港内修整,中国和1ù国继续合作的话,也许,也许,即便是自己有千百个不愿,最后也有可能在那些条约上签字。

    现在,他有些后悔,为什么当初自己不能够拒绝向1ù国宣战呢?

    为什么当初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