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2章 南北两地(每天万字更新!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2章 南北两地(每天万字更新!求月票!!) (第2/3页)

有意识地登出赞扬陈默然的文章,说他是中国真正的能人。而最近东交民巷的公使们在抱怨中国朝廷办事疲沓时,常不免捎带一句话。

    “江宁临时政府在处理外交政务时可不是这样。”

    弄得朝廷很难堪,袁大人之所以担心满清不日将灭,除去光复军得民心、军势之外,洋人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陈默然捻了捻唇上留出的八字须,微笑着,洋人说什么他不在乎但他在乎的是那些外国人这种表现,却已经使不少人认为临时政府已经得到了列强的半承认,但至少现在这只是空想罢了。

    微笑着,看着徐世昌,陈默然想再给陈默然推一把劲,于是便对徐世昌说道。

    “卜五,我给你说一桩事,这不算是什么新闻,估计过几天就会见报。”

    “什么事?”

    徐世昌被陈默然这种突变的神态弄得有些迷惑。

    “昨天,张季直已经接受了临时政府农商部部长一职。”

    相比于徐世昌的不解,陈默然的眼神蓦地光亮起来。

    “他与我足足谈了四五个钟头的话,直到半夜才送他回到客轮上。”

    张季直就是张謇,当年大魁天下的状元,今日南通大生纱厂董事长。可谓是南省商界名流。

    徐世昌心里想这与自己何干,遂问。

    “大帅,季直先生授职后,离开江宁却又是为何?”

    “卜五呀,你知道吗,自本帅从他国归还中国,有一个恩人”

    陈默然没有直接回答徐世昌的提问,却扯起了自己的过去。

    “岘庄公是大帅之恩人”

    徐世昌点点头,在京城时有不少御使曾前“陈氏能得今日,系刘岘庄所为”。

    “人皆道陈逆有一恩人,却不知陈逆亦心感一人。”

    陈默然说到这里,轻松地笑了笑,拈起一块核桃仁放到嘴里嚼着。徐世昌却是听的有些好奇,心感一人?他心感何人?

    放下手中的核桃仁,喝口茶冲冲嗓子陈默然继续说下去。

    “张季直知我心感一人,所以才会自靠往武昌一行……”

    “武昌”

    徐世昌听着这句话面上一惊,武昌瞬间他便明白这陈大帅心感何人了。

    “香帅已遣散幕僚。”

    瞧见徐世昌听到这句话时惊讶,陈默然却诡谲地眨了眨眼睛说。

    “卜五呀,你知道那些幕僚现在大都身于何处?”

    “身于何处?”

    徐世昌急切地问道一句,若是说连湖广总督都……那么袁大人看来是要尽快易事了。

    “告诉你们袁大人,时不待他、势亦不待他”

    突然话音一变,陈默然冷淡的说了一句随后看着徐世昌,又补充一句。

    “他现在可是时日无多徐次长”

    一言一语,皆惊徐世昌心头一惊,他没想到自己这趟来江宁竟然……次长虽说尚不知眼前的大帅任已为何部次长,但他却明白,苦待一生的机会就在眼前。

    这会徐世昌觉得自己身上的血都滚动起来。

    “请大帅放心,世昌一定说服袁世凯阵前起义反满”

    站了起来,陈默然大声笑道。

    “说实话,我要谢谢袁世凯,他派你来江宁,却是把你送给了临时政府,卜五呀,你与袁世凯有长幕之情,我自会体谅,你告诉袁世凯,他苦于人臣之本,那好,我就送给他一借口。”

    说罢,陈默然提笔在纸上写了两字。

    黑暗里已经站着一批俄国人,因为没有车辆,所以他们各自背点行李,准备步行几十公里到旅顺去,所有的人都是最普通的居民,职员和工人,此刻他们不得不抛弃自己的家产,像最初时来到这里一样,如穷光蛋一般的朝着旅顺走去。

    凡是可以开动的列车早已经被军方征用,用于撤出防御达里尼的上万名官兵,而仅有的几辆火力,则用于在执行毁灭一切重要设施的16狙击步兵团的撤退,搭载着撤向旅顺的士兵和军官离开了旅顺,为了能够赶到旅顺,一无所有的居民们不得不赶去向市长请愿。

    居民们一见到市长萨哈洛夫,就大声哭诉着,要他找一些马车,以便让那些妇女和孩子能够乘着车去旅顺。

    “向中国商人和房东去征发一些马匹和马车吧”

    请愿的人们向市长请求着。

    “我没有权力没收中立国居民的财产”

    萨哈洛夫无奈的耸肩答道。

    “我们无法背着自己的东西,走上几十里路”

    “那就把自己的东西留在这吧,也像我一样把自己的全部房产都留在这里,现在打仗了,又有什么办法可想呢?”

    萨哈洛夫面不红心不跳甚至面带些愁随的回答道。

    “那么市长阁下,就请您把您的马车让出来给小孩们坐吧”

    “对不起,这点我办不到,史特塞尔将军要我在明早八点钟之前,超到旅顺口”

    “真是个混蛋”

    人群中的有人开始诅咒起了这位市长先生。

    但萨哈洛夫却是一副没听见的模样,他坐着马车,就命令车夫立即朝旅顺口赶去,甚至于连头也不回。

    当这些请愿的俄国难民离开萨哈洛夫公馆跟前的同时,随着大队的俄军离开达里尼,一大群身穿俄**装衣袖上却是缝着一面“黄龙旗”的洼口公议会治安巡逻队,已经出现在街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