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集会(第二更!再次大爆发!今天四更!求月票!!) (第2/3页)
两国这场战争中肆意蹂躏中国人民,毁坏城镇、村庄,屠杀无辜百姓,但他能做什么呢?
“对于我们来说,这却是一个机会,布尔战争已经让英国表露他的虚弱,英国干涉的可能在五五之数,美国亦不甚可能干涉。唯有日俄两国,其必定会出兵干涉而日俄两国的战争却可改变一切,直接参战国是日俄,但是英国、德国、甚至于美国、法国无不卷入其中,日俄两国身陷东北战场,无力南顾,同样的各国亦无力干涉,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
“然之,如日俄两国爆发战争,自是最佳的起义时机……”
原本一直沉默的肖炘韧,这时却站了起来。
“可你先前提到了东北”
手指着桌面上的地图,肖炘韧的目中流露出些许忧意。
“我们发起起义,真正的敌人是各地新军,尤以自强军和北洋六镇新军为最,至于各省新军,现尚在编练之中,辛丑条约军禁,使得各地新军虽练但军械却有不足,可即便如此,中国有多大?”
问着这个问题时,他的眼睛瞧着陈默然。
“一但起义,我们不仅要派兵北伐,还需要西征,湖北、广东、陕西、河南、山东,直隶一路路的打过去,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之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假如我们打到直隶的时候,满清突然迁往关外在日本或者俄罗斯的支持下,他们发表一个什么《出关宣言》,在关外建立一个新的大清国,到那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是继续打下去,若是打下去,就可能面对日本或者俄罗斯的干涉,若是不打,就丢掉了东北”
肖炘韧的顾虑同样是陈默然的顾虑,之所以他会提到东北,正是出于这方面的担心,日俄战争是最好的时机,可是这个时机却带着风险,而风险正是的肖炘韧所顾虑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打出一个满洲国来。
“无论到时谁扶植这个大清国,最终,都会造成一种结果,要么我们继续北伐,要么我们就丢掉东北,我之前说过,关外诸地是绝不能丢的,否则你我都是民族罪人”
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三人。
“所以,现在问题又回来我们一开始的那个问题,怎么才能在即光复关内,又确保关外不失的问题上”
微微欠了欠身,陈默然又坐回到座位上,看着眼前的三人,不禁有些失望,这小心翼翼造反的日子,他受够了。造反是个技术活,鼓动一批人、带动一批人、裹胁大部分,看似简单的三步曲,可实施起来却又是问题重重,至少自己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合适的可以信任的幕僚班底。除了眼前的这几个人,外人可以信任吗?造反可是冒着杀头的危险,更何况陈默然还是穿着鞋去造反,自然的需要格外的小心。
“所以,我需要一个人去东北”
而对三人的不解,陈默然接着解释了一下。
“带着一批部队去东北抗俄”
“抗俄?”
“没错,只带一小批部队去,也许只有一个团,要在东北展开游击战,建立一片根据地”
凝视着眼前的三人,陈默然用不容质疑的口吻说道。
游击战并不新鲜,三个都是学习军事出身,自然知道在拿破仑时代,西班牙游击队员为保卫西班牙进行着的英勇而无望的战斗,不过对于根据地却非常陌生。
“这是一支北上支队,打着拒俄名义进入东北,俄国在远东只有10万陆军,而且分散在中俄两国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实力看似雄厚,可却只驻守在大中城市,对于东北很多地区,其实却是鞭长莫及,光复军北上支队就是在俄军实力薄弱、地形复杂的地区,建立武装根据地,只要我们在那里扎下根就有了力量存在”
指着东北地形图中部的一片空白,陈默然接着说了下去。
“这里是兴安岭,复杂的山地和森林可以给部队提供良好的掩护,部队完全可以像东北的胡子一样,依托森林作战。”
然后又指着兴安岭下方地点继续说着。
“这一带还基本上算是清政府的控制区,根据地建在这里,便可以从关内得到弹药、医药甚至军饷和人员补充,而且这里远离俄军驻地……”
站在地图边的陈默然看着地图上的兴安岭,似乎看到了那片根据地的建立。
“只需要坚持一年,一但日俄爆发战争,压力顿时可解,而在这一年时间里,只需要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原则,那么坚持下来绝对没问题”
在陈默然发表着他的那番“游击战”高论时,肖炘韧、纽永建和蓝蔚三人却是盯着那地图,眼睛不时的在地图的各个方向扫视着。
“在日俄战争打响之后,在俄军主力被日军牵制时,北上支队即可从兴安岭出击,夺回这一带”
手在地图上划了个圈,陈默然脸上挤出些冷笑,在冷笑时,拿着铅笔的手,又在地图划了一条线。这是他反复斟酌数天后,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法子,这个法子很简单,同样的也颇有风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