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九章 一首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九章 一首诗 (第2/3页)

香火钱一百两。方丈在旁边伸着脖子看到,心中一喜”热情地站了起来:“请坐。”又吩咐xiao和尚:“上茶。”

    苏东城一笑,又在善簿上落款:东城居士苏轼。那方丈一看吓了一跳”他没想到眼前这个看似寻常的人居然是名动天下的大学士苏轼,急忙向他深施一礼,满脸堆笑地说:“请上坐。”又急忙吩咐:“快快,上好茶。”

    这也就是狗眼看人低子。

    纳言重利,杜荷断定,孔秀来弘福寺受到的待遇绝对不一样。

    孔秀道:,“我以行商为主,也不怎么来寺庙参拜,但每次来纳言法师都会亲自接待,请我去他禅房喝茶。”,杜荷一笑:“什么茶?”,孔秀如实道:“龙井茶,而且还是最贵的雨前龙井,那茶我都不舍得买来喝。”

    他的话,让台下的百姓议论纷纷。

    纳言平日参禅礼佛,主持寺庙的大多都是慧空,诸多百姓想见一面前难”孔秀作为一个jian商,却能到方丈室与纳言对坐聊天。如此不公平的待遇,让所有的百姓生出了不满。

    杜荷笑脸对着纳言:“不知法师又怎么解释此事?百姓诚心只因给的钱少”不闻不问。孔秀是个jian商,但因为给的钱多”便能够得到亲自接见,而且还有上等的龙井茶招待,不知法师所说的虔诚之心”到底体现在哪?”,纳言无话可说,其他高台上的和尚,也沉默不语。

    其实这的人的通病,不可避免的,其他寺庙也是一样,他们都有各自的大*容,为了留住这些大顾客,亲自接待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这个时候说出来,意义完全不一样了。

    这也是杜荷的高明之处,在杜荷心中,佛家最难辩驳的关键在于将问题的所在都放在了虚无缥缈的未来。

    也就是众生平等的因果关系。

    前世种善因,今世得善果。恶人作恶”之所以能够继续为非作歹,是因为时候未到。好人受到了恶报,是因为上辈子作恶,这辈子惩罚,想要避免就需要不断的信佛,不断的种善因。

    正是因为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事情”故而也没有人得出正确的〖答〗案”也就无法以言语来解释这个问题。

    一开始杜荷打算利用佛法的漏dong难,将所有的和尚都给驳倒。但他很快就现了错误”他对于佛教的认识,仅限于耳熟能详的几句,而且都是不求甚解,从字面上理解意思。

    就比如第一句的“众生半等”险些出了大丑。

    接下来杜荷自然是学乖了”跟一群和尚比佛法,那是茅坑里点蜡烛……找死。

    于是,他改变了方法战术”不再舍长取短,抓着孔秀这一点,穷追猛打,将弘福寺里的这群贼和尚的嘴脸都bī出来。

    萧璃惊疑的望着纳言,心中也渐渐怀疑起了纳言:“大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诚然萧璃确实与杜荷的父亲杜如晦有着矛盾,但那都是因为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