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章 史上第一倭寇华丽登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章 史上第一倭寇华丽登场 (第2/3页)

怎么办呢?

    凉拌!

    倭国没有,但天朝大隋有,于是派人向大隋取经,学以致用,学习中国治理国家的经验来治理倭国。

    中国拥有长远的历史文化,治国理论与经验都是先辈们凭借着经验才智,一点一滴的累积起来的,可谓千锤百炼。倭国学了皮毛,自然受益匪浅,将内忧外患的国家展的有模有样。还效仿中国国策,制订了制定宪法十七条,并且还编纂史书,提高皇室的尊严,加强国家观念。

    不过他只是学了皮毛,改革极不彻底。宪法十七条作为训诫,只能起到教化作用,没有更大的约束力。更主要的是没有触动当时社会症结的部民制,所以削弱氏姓贵族势力,提高皇权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更不可能解决国内的阶级矛盾,挽救社会危机。

    不久后,圣德太子就病死了,继位的是他的儿子山背大兄王。

    圣德太子勉勉强强还算个猴子王,但这个山背大兄王却就是一个普通的猴子。外戚苏我氏专权,苏我虾夷、苏我入鹿父子排斥改革势力,山背大兄王这一只普通的猴子怎么镇得住场面?

    只是依靠父亲留下的余威不断的缓和局势,面对父亲留下来的基业,效仿圣德太子的手段学习中国的治国技巧,学习中国的科技展国家。

    那时隋朝已经灭亡,山背大兄王很幸运的遇上了千古一帝李世民。

    李世民这人太过自恋,觉得自己是大唐帝王,外族人仰慕大唐的文化,就应该将文化全无保留的散播出去,让大唐之威,传播四海,一点儿也不计较个中得失。

    所以在这一时段,山背大兄王还是有些作为的,但是后来李世民得到了杜荷的提点,注意到了科技的重要,也就私藏了些,不反对文化的交流,但想要得到科技技术却是痴人说梦了。

    本来一个乡巴佬的国度能够与大唐王朝交流文化应该是相当知足了才是,但人心不足蛇吞象,倭国自古贪婪成性,他们不但要与大唐交流文化,还窥视这大唐的科技,表面上一片恭谦,背地里却时时刻刻的再打大唐高科技的主意。

    最终事迹败露,栽在了抗倭第一人刘仁轨的手上。

    杜荷更进一步,顺水推舟,将倭国彻底赶出了大唐。

    于是,倭国悲剧了。

    为了扳倒外戚苏我氏专权,山背大兄王将倭国大半数以上的经济来支持改革,但因大唐与之断绝一切关系,使得改革的进程不上不下。他们已经投下去了大笔钱,想要回头已经是不能了,但想要前进却得不到唐朝文化支持,进行不下去。悲剧的卡壳,卡在原地了,前不得进,后不能退。

    使得倭国的国力不但没有因新制度而前进,反而因为浪费了无视钱财而倒退。

    迫不得已,山背大兄王只能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一面派人去高句丽、新罗取经,一面派人偷偷的与大唐商贾接触,通过商贾将一些就在大唐生活,精通大唐语言,习惯大唐生活的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