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回驴一样的战前准备(三十九)红蓝之争(三)三双胶鞋 (第2/3页)
现在的命令很少提及各连,他把一营当作了一个整体,只听他一个人的就够了。
“出发吧,差不多了。”
“好,出发,刘副营长。”
“到。”刘镖的嗓音是最洪亮的。这声音震得负责警戒的战士耳膜都要刺穿了,就象晴天闷雷一样响。
“你带队在前头,以每小时十公里的速度行军,不要走太快了。压住步子,咱们坐车也坐累了,该活动活动腿脚了,同志们说是不是啊?”
一营的干部战士们也都哈哈大笑起来。脸上都散发出灿烂的笑容。
十公里,对一般人来说,小跑也不一定在一小时内达到目标。可对这些“铁腿”来说,比平时走快不了多少。因为他们跑步的速度是,“轻装五公里16分钟,全副武装20分钟”,遇到上坡,刘镖就会迈开大步,走在部队的最前头,遇到下坡,省力小跑是必须的,就这样他们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看到了“新立屯”。
刘镖从部队的前头跑到中间的位置,找到关建国,“新立屯到了,要不要进村修整一下,战士们有的都出汗了。”
“好,那就休息半小时。”
“蓝军”的出发时间,比“红军”要晚上十几个小时,他们的晚饭,也就在出发前吃过了,当部队来到“新立屯”时,已是漆黑一片,他们也找到了村中的方井,全营人员在此进行了休整。
“把鞋都给我脱下来呀,看看有没有脚打泡的,出脚汗的换双干净的袜子,马上要进山了,都给我换上‘高腰’的胶鞋呀。”一连长是今天的“值班员”,他催促着战士们动作。
一般平时出“野外”,脚上穿一双胶鞋,背包后头都别着另一双,这样不仅看着好看,两双鞋还可以互换。现在的一营,出门都有三双到四双胶鞋,背包后面别着一双,被子里面至少还有一到两双。这是大伙总结出来的经验,装着干爽的鞋和袜子,在同等气力的前提下,最少还能多走上一到两公里,这才称得上是“步兵的腿”。
“你们是一营的吧。”村长打着手电,走出了自家院子,来到方井旁边。
“你咋知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