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章 牛鞭效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四章 牛鞭效应 (第2/3页)

还是按照原有的生产量在生产。这时候就造成了库存的积压。每天都产生和实际销量一样多的库存,这时候库存的压力开始大了起来,库存的成本也大大增高。

    这时候,如果销量出现了下滑,比如一百台变成了九十台。商店就有可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判断,这个产品的市场需求已经饱和了。也就是说,那么多的库存,都成了负担了。

    这时候,他们的选择就是退货。

    他们退给上级经销商。经销商退给销售代理,销售代理退给区域总代,区域总代退给厂家。

    要知道商店可不是只有一家。从厂家到商店,可是像是一棵树的枝桠。层层细分。

    能够让这些处在细枝末节的商店,都能感受到的库存压力,化零为整。在工厂汇总起来。就会知道它有多可怕了。

    这时候,工厂傻眼了。因为。他这段时间所赚取的利润,还不够支付这些退货的货款。而这时候。经过了大规模的退货潮,银行对于这家企业的评级降低。开始“晴天借伞,雨天收伞”的后半段剧情了,开始计划清算公司财产,挽回自己的损失。

    因为商店对这款商品的期望值变低了,也不开始主推了。再加上销售脉络上的混乱,有的人想买却买不到,有的地方没有人买,却堆积如山。如此一来,企业几乎真正的要完了。

    任何一个在普通消费者,口中被称为伟大的公司,它们都是由无数个小的产品,支撑起来的。

    就像是苹果手机之于苹果,视窗系统之于微硬,都是这么一回事。

    正是因为有大量的用户作为他们的根系,他们才能够茁壮成长,成长为一颗“世界树”。而根须断了,这颗“世界树”的生命,也不久,就要完了。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被称为“牛-鞭理论”。商店就像是握在手边的位置,工厂在鞭子的尖端。

    商店的需求,就像是农户抖了一下鞭子。从鞭子的这头,到鞭子的那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