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78-1989年回顾,转载参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978-1989年回顾,转载参考 (第2/3页)

赚个钵满盆满,也让中国大众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名人效应”。

    2.电视版的“狮子王”。rì本动画片《森林大帝》开播,讲述了小狮子雷欧成长的故事。《森林大帝》标志着中国广告业进入新时代。rì本广告商提供动画片,可在节目进行30分钟后插播1分钟商业广告。

    3.《武松》。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电视剧。

    4.神童计划。15岁的华裔美国儿童秦志斌考入剑桥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这件事似乎刺激某些部门,国内也开始了自己的神童培养计划,大学纷纷开办少年班,父母们为“制造”神童着迷。

    5.黄书充斥。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玫瑰梦》被查禁,这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一个焦点事件。这一年,正式出版社被查禁的yín秽sè情图书30多种,6家出版社停业整顿,查处因刊有yín秽sè情描写或封面插图低级下流的期刊130多种。

    6.军装复苏。街头上重又出现穿草绿sè的旧军装和布鞋,挎军用包的年轻人。

    7.牛仔裤。伴随着打工cháo开始流行至今。

    本年焦点:第一个体育明星诞生。

    第六届世界杯体cāo赛中,一个面目清秀的小伙子一个人夺得共7个项目中的6枚金牌,这在体cāo史上尚属首次,他的名字―李宁,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里。

    李宁不仅是25年来第一位大众体育明星,也是最成功的一位。李宁一共获得14个世界冠军,包括3个奥运会冠军,此外还有8个亚运会冠军。他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中的第一个亚洲人。1999年6月,李宁与迈克尔乔丹、贝肯鲍尔、贝利等25人一起被国际体育记者协会评选为“本世纪最佳运动员”。

    1983年:

    1.中国特sè的西服。没人再去照相馆租西服了。但当时的西服没有用领肩熨压机压过,所以穿起来总有一种马褂的感觉。而且,看上特蠢的是,穿西服者总保留着袖口上的商标,脚上还赫然一双布鞋。

    2.美女封面。鉴于杂志和rì历的封面都是美女,有妇联干部提出:“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并指责出版社侮辱妇女。

    3.jīng神污染。泰国《星暹rì报》1983年11月29rì报道,近年来大陆社会上出现的“jīng神污染”,有下列表现:电视、电影、戏剧追求“完全商品化”,为个人和小团体牟利。如很多城镇大量上演旧剧、旧曲、宣扬封建迷信。出版界胡乱编造之风盛行,有些人借写科幻小说之名,行宣传鬼魂、sè情之实。“侦探”、“侠义”、“奇案”、“秘闻”之类低级

    趣味图书充斥,成为书店的热门货,文艺界受西方“现代派”思cháo影响,创作无主题无意义的小说诗歌和散文,一些青年追求腐朽生活方式,嗜好裸女相片、sè情录像带和黄sè读物。

    4.《排球女将》。小鹿纯子展示“流星赶月”的发球和“晴空霹雳”的扣杀时,中国女排正进入鼎盛时期。街上流行“纯子头”。

    5.锅盖头。第一部在内地播放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黄元申和梁小龙剪的那种前面有刘海,后面长及脖子的发型流行于年轻人中。

    6.第一个变xìng人。1月,著名外科专家王大玫教授主刀,张克莎成为中国首例变xìng人。

    7.摩托车。最初引进的摩托车款是cj70。1994年太子车成了时尚象征之一。

    8.沙发。普遍进入家庭,尤其是转角沙发。

    本年焦点:chūn节联欢晚会风靡。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马季、姜昆、王景愚、刘小庆主持的chūn节联欢晚会。虽然电视在当时还不太普及,但是娱乐活动单调,电视节目匮乏的年代,这台晚会还是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王景愚绕着桌子“吃鸡”,李谷一连唱了“乡恋”等7首歌曲,而最煽情的场面是刘晓庆向父母拜年。现场气氛空前热烈。演播厅里,掌声、笑声、欢呼声、4部直拨电话铃声几乎没有停过,běi jīng电信86局的线都烧热了,技术人员非常紧张,备用器材、消防器材都准备好了。虽然当时多数人看的都是黑白电视,但一点也不影响晚会效果。chūn节晚会从此成为大年夜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同时也造就了无数艺人的大红大紫。

    1984年:

    1.健美cāo。rì本《读卖新闻》1984年11月2rì报道,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变得苗条魅力,在邻邦中国出现了健美cāo热,健美cāo的独特之处是,把太极拳和现代舞蹈结合起来。在西欧风格的广播体cāo中,吸取了“踢腿”和“出拳”这些中国武术动作。

    2.《我的中国心》。当年chūn节晚会推出的香港歌星张明敏红遍南北,特别是他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成为除国歌外,中国人都会唱的歌曲。

    3.涉外饭店。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84年6月6rì报道,耸立在běi jīng市郊的长城饭店是一座富丽堂皇的20层高楼,乍看上去,它好像与周围的环境不大协调。长城饭店是令人瞠目的暴发户生活方式的象征,是西方物质主义时尚的一个实例。一位来访的朋友一边在前厅品尝林茨果子牛油蛋糕,一边说道:“在这里,只有窗外的尘土是中国货。”

    4.第一次公开招聘模特儿。zhōng yāng美院等10所艺术院校在《běi jīng晚报》上联合刊登启事,为美术系公开招聘模特儿,吸引了171个报名者,大多数人是待业青年。有些报名者不敢告诉父母,要求不公开名字。

    5.西式快餐。合众国际社1984年2月19rì电,中国的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开张,这是唐老鸭带动的食品革命。除了汉堡包之外,还出售热狗、油炸食品、榨鸡、冰激淋卷、煎薄饼和份饭。

    6.街上流行红裙子。《红衣少女》中的安然掀起了穿红裙子的风尚。

    7.录像厅。比比皆是,很多人沉迷于这里播放的港台片和好莱坞盗版片。

    本年焦点:我们都“下海”吧

    新中国成立后共有3次下海经商浪cháo,分别发生在1984年、1987年和1993年。1984年那一拨,多数是靠继承海外遗产、留洋打工、倒腾紧缺商品、甚至包括部分靠辛勤劳动先“富”起来的人群,也就是银行账户上存有十几二十万的人群,俗称“食利阶层”,他们过着悠闲、富足的生活,成为当时社会羡慕的对象。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职业排序依次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最后才是科学家、医生、教师。“修大脑的不如剃头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不过,1984年的经商cháo灰sè经济特点巨浓,最终被国家整顿下去。当时的“大款”,按现在的标准,不过是一个中下水平的工薪阶层。

    1985年:

    1.西方流行乐队首次在中国演出。英国“威猛”乐队在běi jīng、广州的演出轰动一时,běi jīng的门票是5块一张,相当于普通中国人半个礼拜的工资,黄牛票卖到了25元/张。

    2.彩电村。美联社1985年2月17rì电,在中国,目前有一个象征富裕的新词,那就是“彩电村”。这种村庄里的每户人家都有一台彩sè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已经过时了。这个国家的第一个“彩电村”在běi jīng郊区的平谷县。据中国zhèng fǔ统计,中国目前有4000万台电视机,而十年前只有20万台。

    3.高尔夫球合法化。长期以来被视为资产阶级娱乐活动的高尔夫球和保龄球被正式承认威赛项目。

    4.中国模特儿首次登上法国t型台。《法国费加罗报》1985年7月27rì报道,中国模特儿来巴黎为皮尔卡丹作表演。这是中国模特儿第一次被允许出国。5月,这8位姑娘同其他25名

    男女一起在工人体育馆激起了阵阵掌声。那是皮尔卡丹在中国举办的第4次时装表演。1.5万名热情的观众欣赏了这位高级时装设计师1985-1986年度的最新样品。但是,胸肩过于袒露、紧身裙大腿部分开衩太高……这些东西在看台上引起了惊讶和反感。

    5.上海滩。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开播。从一个学生到黑道枭雄的演变突破了内地作品的题材禁忌,而江湖、爱恨、快意恩仇的主题至今仍未过时。许文强头戴礼帽、西装革履,白围巾轻拭鼻尖的派头倾倒无数少女。

    6.第一次“xìng学热”。阮芳赋的《xìng知识手册》和吴阶平的《xìng医学》出版。“陈世美”和“第三者插足”,变成“婚外恋”,接着“情人”的说法出现。“上chuang”变成“xìng生活”,然后又变成“zuo爱”。官方使用的“sè情yín秽录像”一词,被叫做“毛片儿”。běi jīng处级以上的作家抢购洁本《金瓶梅》,只印1000套,删去了19610字。

    本年焦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痛诉*悲惨命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