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五章 民间讨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五章 民间讨债 (第2/3页)

手塑料十二厂的。候厂长没有多么的伟大,为了什么事业而献身。他只是单纯的看中pvc材料的广阔应用前景,如果能尽早的上这个项目,抢得市场先机他们厂就有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多好的项目也上不了。现在只是苟延残喘,等待上级宣布倒闭的那一天。候厂长现在所要做的,只是保护好厂里的剩余资产。最起码不要成为替罪羊,工厂倒闭总是要追究一些人过错的,所谓黄狗偷食白狗当灾。

    今天要不是遇见张秋生,这汽车铁定是追不回来。而这会不会成为让他做替罪羊的借口,谁又说得准呢?

    听候厂长的介绍,麒林市现今有一些人专做替人讨债的买卖。其中有些人甚至还想成立“讨债公司”,只是法律不允许才作罢。这样替人讨债反倒成了麒林道上的一项买卖,王绍洋一伙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说讨债能算得上是一项买卖吗?回答是不仅能算,而且是一项很大的买卖。九十年代初,盘根错节的三角债已经成了严重困扰经济工作的问题。有资料显示,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二年间三角债的规模已经占银行信贷总额的三分之一地步。

    三角债的形成和消失的原因很复杂,一直到现在研究者还是众说纷纭。我们只是在说故事,没必要在这儿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当时有专家指出,三角债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滋生了黑恶势力和**现象的蔓延。

    又有人说了,你这是在忽悠书友呢吧。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还钱去法院告他丫的。此话从理论上说当然没错,依法讨债是最正确道路。可是实际情况远远要比理论复杂的多。首先依法讨债要按程序走,很多人付不起这时间成本。厂子正等米下锅呢,哪有时间慢慢耗?其次诉讼总有风险的,官司不一定就能赢,赢了不一定就能顺利执行。这个问题的原因众所周知就不多说了。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民间讨债业务悄悄兴起。民间讨债遵循的是讨债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绣花绘画,不能那样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民间讨债没有程序,一般都是事先与债权人说好,讨回的钱三七开、四六开,甚或五五开,基本看难易程度而定。

    然后就是冷面无情秋风扫落叶,雷霆万钧干脆利落。今天不给钱就让你见红。你欠五千,是私人欠的是吧?你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行,这钱我也不要了。命?你的命我也不要,我要你命干嘛?一千买你一根指头,今天砍五根指头下来。你要砍左手还是右手?你也没钱,你的钱在离婚时被老婆带走了?行,反正她现在也不是你老婆了,我现在就把她带走。

    欠债的是公家?那更好办。土地厂房是搬不走,那积压产品我们来帮你推销。卖积压产品的钱不足以抵债,不是还有汽车机器设备吗?我们帮你卖了冲债。

    许多债权人走民间讨债之路,就是他们比法院麻利,什么事都敢做。打人、绑架、勒索等等。所以说民间讨债败坏了社会风气,滋长了黑社会的嚣张气焰。

    王绍洋一伙就是专门找厂矿企业收债。除非哪个人家里有什么好东西让他们惦记上了,否则一般不做向私人讨债的“业务”。

    在麒林道上王绍洋一伙因年龄都比较轻,势力并不是最大,但无疑是最jīng明的。私人欠债额度一般都不大,即使是五五分成也得不到多少油水。何况私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真敢与你拼命。而公家就不同,公家欠债一般额度都比较大。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企业账面上再没钱,他们也有积压的产品、机器设备。再说谁会为公家的事去拼命啊?

    王绍洋也不是绝对不接私人欠债的活。一些确实已一点油水都没有,还可怜巴巴见到债主就哭就哀求的欠债人,一般人都不愿借这种活。但王绍洋接。他就喜欢看人哭,看人在他面前磕头下硊。

    今天李卫军三个人就是趁塑料十二厂下班了,他们跑去拎着司机的脖子逼他将车钥匙交出来。他们太需要一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