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 太乙道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十五章 太乙道门 (第1/3页)

    “嗯!师兄!太乙门是什么门派啊?”

    赵云龙站在山脚下愣了,看着钱大友问道。(看小说到.)

    “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啊!太乙门就是全真南宗啊!只是在行走江湖之时我们都是以全真南宗弟子自居的而已。就好比全真北宗叫全真教一样,我们南宗就叫太乙门。好了,咱们快赶过去吧!还要赶到紫霄峰去了。”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而“太岳”的意思就是武当山高于其他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至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部,面积称“方圆八百里”。宋元交兵之际,均州也遭兵灾,武当山的宫观受到严重的破坏。例如紫霄宫在一二六七年以后已杳无人迹。一二六七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于燕京。

    一二六九年冬天,有龟蛇出现在燕京西郊高梁河,众人以为是玄武显灵,象征元王朝国运兴隆,元帝室因而崇奉玄武。一二七六年在高梁河筑昭应宫以祭祀玄武。道士汪贞常入武当山,于一二七五年率领徒众鲁大宥等人重建五龙观。一二七八年以道法术数著名于世的道士赵守节,领其徒重修武当佑圣观。一二八六年世祖忽必烈命法师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充任武当山都提点,并屡降御香至武当山祝愿祈福。

    元代,武当山因帝王的崇拜及诸道士的经营使香火更加兴盛,玄武与武当山的关系传说也有新的发展。刘道明撰《武当福地总真集》对武当山名称的由来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武当山原名太和山,由于玄武在此修道成功,飞升之后,此山非玄武不足以当之,而改名为武当。其书中充满了玄武在武当山修道降魔的遗迹。兹以五龙观为例,说明元代将武当山的风物附会玄武的情形。

    现在的武当山还没有改名,因此是太和山,而太乙门正是矗立在紫霄峰上的。

    说来真武大帝还有一个典故呢!

    据《玄帝实录》记载﹕‘王子(玄武)十五岁辞父母,离宫寻访幽谷。于是感动玉清圣祖紫元君授无极上道。元君曰﹕子可越海往东,在翼轸之下有山……子可入是山,择众峰之中冲高紫霄者居之。……王子乃依师语,越海东,果见师告之山。山水藏没,有七十二峰,一峰耸翠,上凌云霄,当阳虚寂。于是采师之诫,目山曰太和山,峰曰紫霄峰。岩曰紫霄岩,因卜居焉。潜虚玄一,默会万真,四十二年,大得上道。’……

    其中的紫霄峰就是后来的天柱峰,登上其峰顶就仿佛置身云端,所有尘世烦忧尽消于足下。环顾四周,七十二峰凌耸九霄,且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宛如众星捧月,俨然一副“万山来朝”的景象。后更有“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的说法。

    太和山紫霄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涧纵横,身入其境,会有俗念顿消的出世之感。

    “师兄!咱们到紫霄峰了吗?”

    赵云龙按马立在山脚下抬头望了望峰顶后问道。

    “嗯!到了!我马上就通知他们。”

    终于到了宗门了,钱大友看了看此山一眼后,却是彬彬有礼的拱手回道。

    赵云龙一愣,看着钱大友嘻嘻笑道:

    “师兄!你是不是发烧了啊!怎么一下子对我这么客气了啊!”

    说着还上前身手作出要抚摸钱大友额头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