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雪崩(二) (第2/3页)
机会打击丽莎,就“见缝插针”地说道:“你这一嗓子好嘛,没准就要了我们的命。”
“我这不是还没有叫出来吗?就你怕死!就你的命金贵!”丽莎气愤地说。
老鬼刚想要说点什么还击,我看大个儿似乎还没有说完,就连忙打断老鬼说:“好了。好了,没什么可争论的。大哥话还没说完呢,你们还是让人家把话说完吧!省得到时候再因为一个小小的举措,就会引起不可收拾的灾难。”
老鬼和丽莎听我这么说,就停下了争论。一起看向大个儿。
大个儿说:“就像平常的刮风,也是引起雪崩最为常见的自然因素。风不仅会造成雪的大量堆积,还会引起雪粒凝结,从而形成硬而脆的雪层。致使上面的雪层可以沿着下面的雪层滑动,发生大规模的雪崩。
除了山坡形态,雪崩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类活动。据专家估计,90%的雪崩都由受害者或者他们的队友造成。这种人为的雪崩,被称为‘人为休闲雪崩’。滑雪、徒步旅行或其他冬季运动**好者经常会在不经意间成为雪崩的导火索。”
大个儿说的是让我们所有人都心服口服,也说的我们是连连点头。这种所谓的“人为休闲雪崩”,也很好地呼应了大个儿之前说的那种情况。
大个儿继续说:“雪崩分湿雪崩、干雪崩两种,它们的形成和发生有不同的地貌和气候条件。
‘湿雪崩’又称‘块雪崩’,是雪崩中最危险的一种。一般发生于一场降水以后数天,因表面雪层融化又渗入下层雪中并重新冻结,形成了‘湿雪层’。
在冬季末或初春,下雪后温度会持续升高。这使新的湿雪层,不能轻易就吸附于密度更小的原有冰雪上。于是便向下滑动,从而造成雪崩。湿雪崩一般都是块状,速度较慢,重量大、质地密,在雪坡上像墨渍似的,愈变愈大。因此,湿雪崩的摧毁力也更强。
这种块雪崩的形成区,通常在坡度稍缓的雪坡上。因为陡坡上的粉雪(松散的雪)要几乎崩完了,才会轮到相对的缓坡发生块雪崩。它的下滑速度比空降雪崩更慢,沿途带起树木和岩石,产生更大的雪砾。
但一旦卷入块状的雪崩体中,就决不会有像遇到干雪崩那样幸运了。能够幸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且它一旦停止下来就会立即凝固,往往令抢救工作十分困难。也等于是给救援工作造成二次阻碍,从而使生还率大打折扣。”
大个儿的一番话,说的我们个个是啧啧称奇、胆战心惊。还没等我们回过神来,就听大个儿又说:“干雪崩又称粉雪崩,夹带大量空气,因此它会像流体一样的雪雾。这种雪崩速度极高,它们从高山上飞腾而下,转眼吞没一切。它们甚至在冲下山坡后,会再冲上对面的高坡。
一般而言,大雪刚停之后不久,山上的雪还没来得及融化。或是在融化的水又渗入下层雪中再形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