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敛财绝招 (第3/3页)
纸成本且获利不菲,这贡纸不仅没有白白被皇家占用,反而小赚了一笔。
接下来,小佛并未接着生产官纸,虽然订单已经塞满了一间库房,小佛却又出绝招,和蔡伦把官纸分为三等十六品,用不同的材质和暗纹制定了一整套的防伪设计,而且纸边选用白银绢绣,端庄大方,生产出一百套样品和等级目录分发给各地官府,以前的订单统统作废。
此一举让地方官员和朝中显贵更是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官纸伊然成了地位的象征,价格再高也高的适宜,象一张一品银纸从最初定的一百文一张已经涨到了五两白银,各地官员不仅抢购三等官纸,更是花大价钱订购一品官纸,为何?送礼呗!
至于三等普纸,小佛倒是也未放松,生产出大量的样品后,小佛并不出售,而是着人刻出铜板,大量印制张衡的《灵宪》、张仲景的《伤寒论》以乃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由各地官府协助,在各地开了书局,以高价售卖,这一来,又成了抢手货,内容估且不论,那些财大气粗好附庸风雅的各地富豪们都以收藏此类纸书为乐,大把大把的黄金白银如流水般涌入小佛的腰包。
有人会问了,那普通百姓用纸怎么办?好办!小佛把以前蔡伦造纸的技术印刷成册,向各地商人招商,售卖专利,购得专利的商人可自行造纸,除了交纳不菲的专利转让费外,每卖一张纸,小佛都要提取一文钱的专利费。别小看这一文,民间用纸量那是海了去了,根据小佛的统计,这一月下来,全国收取的专利费就以成吨白银计算,所谓薄利多销亦不如小佛的专利版权,即省心又省力。
省却了民间用纸的麻烦,小佛则把主要jīng力投放在官纸和贡纸的研发上,由蔡伦牵头,招聘了大量的民间奇才,屡出新招,不到一年,蔡侯集团的收益已可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了,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纸,不管是民间还是官家,都以手执蔡侯纸为荣,以家有蔡侯书为富,整个东汉勤学之风大胜,何故?纸乃文化传承之媒,原来的竹简、绢书贵不可及,现在百八十文即可入手名家论著,原来想学而又学不起的人大有人在,现在街边卖包子的没事都手拿一本《不死穿越变形男》在看,这学习之风再不大胜,对得起谁呀!猫扑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