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章中医与内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三章中医与内功 (第2/3页)

起我的信心,在临床治验上,我总不及先父的针效;久后相信先父所教注意练气,针效果然大增,所以在1935年从日本归来办针灸讲习所时,在课程中加入了练气练针一课。”“神针黄石屏衣钵弟子与我神交多年……承叶君告以魏君每天练拳术与气功,及以针钻捻泥壁,历久不断,修练相当艰苦,成效也很巨大。”“以前有点穴术,完全凭他平素练习的指力,能在不知不觉间,在别人要穴上轻轻地按上一按,即能使人受伤,甚至死亡。”

    承淡安先生为使学生重视内功修炼,曾托名紫云上人,以强调内功修炼在针刺中的重要性:“运针不痛,端赖养气,养气不足,其功不著,养气之道,寅时起身,端坐蒲团,两足盘起,手按膝上,腰直胸挺,口闭目垂,一如入定,无思无虑,一心数息,自一至百,反复无间,行之卯时,振衣始已,积日累月,不息不间,气足神旺,百邪不侵”。学生修炼内功之后,疗程明显提高。

    针灸大家贺普仁老先生,年轻时起即练习八卦掌,今年逾七旬,仍每日练功不辍,一个下午诊治八十余人,连续工作五个多小时,仍精力充沛。当笔者请教练功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时,贺老说:练功后首先是指力增强,这对针刺手法练习来说是必要的基础,进一步则可培养自身之气,通过针体及手法,可驱赶病人体内邪气,从而显著地提高疗效。

    大成拳内功基础功法主要是桩功,初学者可练浑元桩一式:身体自然站立,一如太极拳之预备式,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可呈外八字,双手指至胸前,曲肘环抱,两手各似抱一气球,全身则如浴水中,体会舒适自在之感觉,久之则物我皆忘,似与天地熔为一体。久练此桩则指力渐增,临床运用有不可思议之妙,无论是进针无痛,还是体会针感乃至于使气至病所,都会有长足之进步。

    强调内功修炼在针刺中的作用,并不是忽视手法的重要性,而是要求针刺手法更熟练。实际上,内功修炼对针刺手法的掌握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内功术与针刺相结合的特点是:神意气力的有机统一,使施术者能更好地体察针下感觉,驾驭经气,以达到“上守神”的高深境界。

    针灸在针刺之剌,施术者要首先进入练功状态:“心无外慕,如待贵人,不知日暮”,“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运气于指,然后再行针剌。“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行补法之时,除用向下向内的指力之外,意会将正气注入病人体内,取虚者补之之意也;行泻法之时,除用向上向外的指力外,意念以自身的功力将病人的邪气从其体内驱除,取“实者泻之”之意也。实际上,具体意念的运用是比较复杂的,而且与施术者所练功法有关。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一般针灸医师的指力离内功针剌的要求相差甚远,故易造成疼痛,尤其是欧美,较东方人更为敏感,也较为娇气,若无良好的指力,则较难取得理想疗效,但若能做到无痛进针,则容易取得病人的配合。

    故除了内功修炼之外,指力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众所周知,人体的手足及面部的痛觉较为敏感,尤其是在某些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及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等,往往会出现痛觉过敏的现象。部分病人因惧怕疼痛而中断治疗,有的病人开始即因惧针而拒绝针刺,使得一些针刺适应证失去了治疗机会,殊为可惜,所以无痛进针法有其特有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医所谓无痛进针,是相对而言的,绝对的进针无痛是不现实的。故我们所说的无痛进针是指相对无痛,病人在接受针刺时虽感到针体刺入,但并不感到痛苦,同时加以心理暗示或转移其注意力,甚至使其不知针已刺入,因而消除了对针刺的恐惧。面部等处虽然痛觉敏感,但因其皮肤较它处易于进针,也为无痛进针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才能做到无痛进针呢?首先要求基本的针治手法纯熟,指力深透。具体进针方法是:运力指端,凝神定意,利用手腕的抖动,使针迅速剌入皮肤,在剌入的瞬间,使其呈螺旋状进入,术者应周身松和,不可有丝毫僵紧处,使动作完成协调自然而迅捷,随心所欲地控制剌入的力量大小、针剌的深浅,准确无误地刺入选定的腧穴。此种针法使用的针具宜稍短,一般以一寸以下为宜,为便操作时得心应手。如何才能达到以上要求呢?基础练习是首先在各种不同的材料上练针。初学者可用纸团,进而选用较薄较软的橡皮,再选用较硬较厚的橡皮练习进针,同时选用废胶片,软木塞及各种皮革练习,以模似不同的人体组织,逐渐增强自己的指力。

    以上的练习到一定时间后,则指力、腕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但距无痛进针尚有较大的距离,若要进一步提高进针水平,则应进行内功修炼。主要是中国武术内家拳法的练习,如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及大成拳等。通过武术中的桩功、试力以及推手、发力等修炼,使术者真气充盈,并可随时运气指端,所谓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在用意不用力的情况下,内劲透达指端,并通过针尖作用于人体。

    可以想象,通过控制运用武术内功所产生的爆发力,以针尖作用于人体,刺入过程自然快而无痛。武术内家拳法讲究螺旋力,其特点是力量深透和方向稳定,这与子弹的运动轨迹有类似之处,所以在进针的瞬间是呈螺旋状刺入的。在针刺之时,要求术者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周身放松,沉肩坠肘,气贯周身,运力指端。

    以武术的轻微的发力动作,轻松自然地将针刺入人体,病人多无痛感。若属轻刺激,则可如此留针,亦可在此基础上再施以各种手法。如是则可更准确地取穴及运用各种手法,“知为针者信其左”,即指左手取穴要体会按压穴位的反应,“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这样再进针则易得气,进而做到气至病所。

    现代临床实践证明,针刺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基础,而气至病所则可显著地提高疗效。诚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所说:“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气至病所针感的产生,一方面与病人对针刺的敏感程度有关,更主要的则是由施术者决定的,如手法熟练、取穴准确等。若有内功修炼基础,如修炼大成拳内功,则可促进感传的产生,因而取得满意的疗效。所以,若要做到气至病所,首先要针刺手法熟练,做到无痛进针,所谓“如蚊虻止”。以免因进针疼痛造成病人紧张,影响感传的产生。只有手法熟练,才能运用各种手法,促进得气的产生,进而做到气至病所。

    在精准手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则要求做到治神、守神及以意和之。治神主要是指施术者要控制病人的“神”,亦即精神状态,使之朝着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方向转化,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