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残忍犯罪谁之过(手打转抄) (第2/3页)
华问他们犯罪的原因,他们竟说是“为了练习作案的胆量”;问他们是否后悔,其中3个少年犯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那个人当时就不该反抗。”
另一个团伙杀人案,3个凶手,都是十六七岁。当法官宣判3人十几年徒刑的时候,一个少年竟扭头冲着他的同伴笑了一下。乔云华后来问他:“听到判决,你怎么还冲着同伴笑?”少年犯的回答让人震惊,“我之前叫他杀人,他不来,我就告诉他,杀了人也死不了,结果我说得没错吧?”
与犯罪后的毫无悔意相对应,是犯罪时的毫不在乎。一个16岁的孩子邀集同伴杀自己nǎinǎi,杀了整整三个半小时,杀了70多刀。乔云华问他:“这么长时间,nǎinǎi没有救你住手吗?”“她求了。nǎinǎi平时挺疼我的,后来我也不想杀了,可是两个哥们是我叫来的,他们来帮忙,不肯停手,我怎么好意思叫他们停。”多么难以置信的回答!可反映的却是少年犯一种普遍的心态――对犯罪毫不在乎。
“许多少年犯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极端自私,对他人生命极端漠视。”乔云华感慨地说,这或许正是他们犯罪时毫不在乎的原因。
三、犯罪原因值得深思
yu望强烈:我要,我现在就要!
两个孩子,到一个同学家做客,看到同学家的别墅、地毯、高级音响……就决定绑架这个同学。两天后,他们把这个同学骗到一个山上,用绳子将他勒死,然后给他家里打电和衣而卧,要70万元钱。同学临死时苦苦哀求他们:你们别弄死我,我让我爸爸给你们钱,不要说70万,170万都可以。两个孩子却说:不弄死你,谁肯给钱?乔云华问:“70万,你们要这么多钱干什么?”“70万两个人分,每人只有35万,也不多。”“多少钱算多?”“300万。弄到这些钱后,我就先躺在这些钱上睡一夜,第二天再买他(指被害者)家那样的一栋别墅。我原以为那样的别墅要30万,后来听说是300万。”
“像吴欣一样,要满足yu望,且现在就要满足,是少年犯的一个通病。撩开这种病象,可以看到他们jīng神迷茫、心灵的空虚。”乔云华分析说。
法律意识:高压线――不带电。
一些少年犯跟乔云华形象的地比喻说:“法律确实是高压线,但我们确实以为它不带电。”17岁的白杨,强jiān过两个女xìng,一个是40岁的女出租司机,一个是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