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百零八章 农风集团 (第1/3页)
在刘淼后来对农风集团的描述中,农风集团的发展轨迹是这样的。转载 自 我 看書 齭
“1996年1月,农风集团投资600万元,组建了农风米业有限公司,投资400万元建起20000平方米大型粮食收储库,拥有省内最先进的两条精米加工生产线,一跃成为黑龙江省东部最具实力的粮食加工企业,并且逐渐在黑龙江省东部形成了以穆河为中心的集农业种植,粮食生产,粮食加工和出口为一体的农业经济区。”
“1996年,农风米业创利润550万元。以此为契机,农风集团继续扩大规模,组建了以山野经济和高科技花卉种植为主要产业的农风科技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据统计,当年和农风集团合作的农户多达一万户,涵盖了农业种植,花卉培育,山野菜培育,养殖和深加工等多个行业。到1998年,农风集团签约农户已经高达六万户,占穆河全部农户数量的百分之八十五。”
“1999年,农风集团收购水稻25万吨,加工销售24.2万吨,旗下的农风、穆河一号、兴凯湖、北琴海、北大荒等品牌的绿色大米出口到俄罗斯,韩国、阿拉伯和非洲地区,并且成功进入全国40余家大型超市。而就在一年前,农风集团成功的获得了对外进出口贸易经营权,也被授予黑龙江省重点龙头企业,总经理张文中被授予黑龙江省十大杰出企业家的称号,享誉国内。”
在当年,这些资料里并没出现林风的名字,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林风。只知道张文中。有很多记者打破了头,也只不过弄到一些张文中曾经是农科院的院长,后来依靠高新技术起家的新闻。真正了解其中内幕地人,看到这些报道不免嗤之以鼻。
事实上,早在1996年,林风就开始实行“订单农业”了。
穆河以农业为主,农民如果卖粮难,那就不是几户农民的事情,而会形成一个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影响整个穆河的经济发展。林风这个创举。一下子解决了农民的问题,当然也得到了政府的热情响应。
本来林风就得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他现在这么热心的为政府解决问题,当然也得到了投桃报李的回应。20000平米的仓储粮库地确是花了不少钱,可主要都是建设费用,实际的土地转让金低的让人乍舌。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交易,也没有记者能从中挖出什么问题了。就算挖出来了,后来的穆河市委书记赵旭日也不会容许这种内容发表出去的。
林风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他将在未来的三年里。把整个黑龙江的农业经济状况改变的天翻地覆。农风集团被农民们称为伙伴,被竞争者成为魔鬼,被媒体成为搅局者。这一切都是在林风地幕后操纵下,可一切的赞扬和批评,都落在了张文中的身上。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谁让林风那么享受低调的生活,总是不肯抛头露面呢。
而在大兴土木地同时,林风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接待几位教授。
“王教授,请看,这就是我们准备种花的地方。”主要接待的人员是张文中,而林风混在接待的人群里。并不起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