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意外收获 (第3/3页)
定主意,等有了空,一定去农科院瞧一瞧,看看那种子是怎么回事。
八圈牌结束,张晓华早就张罗了点饭菜,麻将牌一撤,饭菜端上来,准备吃完了再战十二圈。
林风掰了一根黄瓜,蘸了点鸡蛋酱,啃了一口问李天成:“李叔,我听说你有个野菜加工厂,是专门做出口的,一定很赚钱吧?”
“还行吧,韩国人比较有钱,赚他们的钱容易点。”李天成正有滋有味的吃着饭,听林风这样问,觉得很有面子。
林风对赚韩国棒子的钱比较感兴趣。棒子成天叫嚣着全世界都是他们创造的,自大的连地球都装不下他们了。林风要是不找机会狠狠赚他们几笔,那简直是对不起人民对不起祖国的培养。
韩国人对中国的山野菜一直有大量的需求,不过穆河人并没抓住好机会,当初和俄罗斯人做生意的时候就一门心思行骗,等俄罗斯人醒过味来,再也不敢和穆河人做生意了。
到了和韩国人做生意的时候,穆河人又犯了老毛病,总抱着捞一笔是一笔的心态,给韩国人的山野菜质量根本就不达标。结果合作几次之后,吃了亏的韩国人就再也不来穆河了。
一来二去,穆河在外界的形象也出了问题,俄罗斯和韩国两个距离稍近的邻居都不敢再来,想要重新建立起外贸上的联系,就难比登天了。
在林风看来,狠狠捞韩国人一笔就撤不是好主意,要持续的长久的跟韩国人做生意,把他们的钱都搂到自己口袋里,才算是出一口恶气。
“李叔,你就只做野菜加工吗,为什么不加工大米和大豆啊?”林风问。
李天成哈哈一笑:“这你就不懂了吧。加工野菜很简单,找几个人清洗包装就行了。你说的大米和大豆加工,投入太大了,穆河这小地方做不了。”
林风却不这么想,或许大豆加工需要一整套的设备,可大米加工其实不难,小作坊就可以做。最难的环节反倒在于把加工好的大米推销出去。
有些事情,不是做不到或做不成,而是没人想到要去做。五常能做到的事情,林风坚信穆河一定也能做到。有他这样一个洞悉rì后农业发展趋势的人存在,没理由做的比五常差。
李天成的话匣子被林风打开,说了很多业内的事情。他这么一说,林风才知道鹤西有人搞过大米加工厂,可惜销路不好,维持了一年就破产了。
林风其实早就知道搞农业基地很难,否则鲍二好和周文武听了他的计划,不会都是一副觉得他异想天开的表情。
对于此,林风却有另外一番理论:艰难的事业就如同美丽的女人,难度越大,征服之后就越有成就感。
李天成的话,给了林风一个启示。他在一团乱麻之中看到了一条清晰的线索。这条线索或许能给他的农业基地计划带来一丝曙光,也许会带来第一桶金,而解开这团乱麻的钥匙,就在李天成的那个山野菜加工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