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关于农业的构想 (第3/3页)
附近有大量的农场,非常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种。
从闯关东以来,在穆河定居的人们大多数以种地为生,对土地有着非同一般的眷恋。这里土质优良,肥料丰富,虽然受限制于东北寒冷的气候,却很少有自然灾害,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宝地。
除此之外,穆河附近有穆棱河,镜泊湖,牡丹江这样的水力资源,还有无数的荒山林地,可谓是一个远远未曾开发的大宝库。
如果真的在这里建一个农业基地,那将是一个集合农业、林业、食品加工业、畜牧业、旅游业、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大规模的产业链。林风甚至不敢想象,一旦真的能做成这件事情,穆河将会变成怎样一个城市。
“林风,你想什么呢?”周文武问。
“没什么,我有点事,先走了。”林风没把想的事情告诉周文武。小姨夫这个人做做餐饮业还行,让他做大事业有点难为人。林风把农业基地的事情先埋在心里,准备先整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再想办法找机会来实施。
重活一次,他要把握每个机会。不过他也清楚自己的能力所在,他所拥有的无非就是未来的一点先进理念,却缺乏实际的执行力。真想要成就大事业,他一个人远远不够,他需要一些真正能够做事的人来帮忙。
林风一直都记得他上大学的时候,一位老师说的话。
他说:“刘备武艺不如关羽张飞,智谋不如诸葛亮庞统,为什么这些人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
具体的答案林风已经记不清了,他只记得那是管理学的课程,还记得一点,一个领导者不见得要是全才,却一定要懂得怎么利用手中的资源,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林风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搜集对他有利的资源,利用对以后十几年局势的把握,做一番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改变这座城市的大事业。
晚上,林风一路溜达到鲍二好家。他本不想和鲍二好再扯上什么关系,可想来想去,能在这方面帮他的暂时只有鲍二好了。
鲍二好正好在家,他刚从乡下回来,正和杜梅吃着饭,一见林风来找,立刻热情的把他给迎进去。
两人寒暄了几句,林风把话题扯到收粮上,鲍二好以为林风有了兴趣,便给他讲起今年的形势来。
一九九五年的粮价很喜人,农民都发了小财,这一点从穆河街里涌动的人流就能看出来,就连林家的药店营业额都比往年增加了不少。
鲍二好赶上这波行情,这几天下乡收了不少农民一直握在手里不肯卖的大豆,据说一转手就能赚上万元。
“不错啊,这钱赚的倒是轻松。”林风知道倒粮赚钱,却没想到这么赚。
鲍二好却啐了一口:“要给粮库主任这个数……”
他伸出三根手指来晃了晃,林风自然不会以为是三百块,暗想这粮库主任够黑的,迟早要进监狱。
“对了,你今天过来找我,不是就为了聊天吧。”鲍二好把碗里最后一口饭扒进肚子里,又灌了一口水,问林风道。
“还真有点事情要麻烦你。”林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