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五章 出名要趁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五章 出名要趁早 (第2/3页)

刻印成则,发行天下。”秦朝说道。

    苏轼一愣:“二十首就刊印成册?这是不是急了点,秦兄弟,你的才华,将来诗词还有很多,没必要现在就急着刊印成则,而且有这二十首,也不愁名声不达于天下。”将自己的诗集刊印成册无非就是搏名声,这在古代很常见,当然除了这些样外,要想自己的诗作流传天下,也可以参加各种诗会,将诗作寄予名流,让青楼传唱等。

    至于秦朝,在苏轼看来,有这二十首,闭着眼睛都能扬名,更何况秦朝本身属于花间派体系,有郭媛媛帮忙,短短时间便可以天下青楼传唱。

    “苏大人不知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秦朝笑说道,“成名要趁早。”

    “成名要趁早?”

    苏轼眼睛一亮,‘成名要趁早’是二十世纪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名言,大才女张爱玲一千句、一万句都不用听,唯有‘出名要趁早’被很多人牢牢记住,甚至奉为行事准则,从某些方面来说,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

    苏轼看着秦朝眼里都是笑意:“什么事从秦兄弟的嘴里说出来,都有另一番新气象,没错,从来英雄如美女,不许人间见白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不过像秦兄弟这种绝世大才,我觉得大器晚成才是王道,成名过早,便如揠苗助长一样,终究是有着缺陷的,秦兄弟自己也许觉得这点缺陷没什么,可对天下终究是损失。”

    “大器晚成是王道我岂不知,只是时不我待,只能兵行险着了。”秦朝感慨一声看向苏轼,“苏大人,您是千年难出的文曲星,得您一句话,胜我奋斗十年,我这些诗词,要刊出,能为它作序的,我看也只有苏大人够资格了,不知苏大人能否帮我……。”

    “写序?”

    苏轼眉一挑,这时大宋的风气,越是名声响亮的名宿便越喜欢提拔后进,苏轼也有这爱好。

    “秦兄弟,这二十首,我等舞文弄墨之人,怕是谁看了都想作序吧。”苏轼爽朗而笑,“你稍等。”略一思索便抓过宣纸铺上,拈起墨块磨起墨来。

    秦朝心中吁一口气,向郭媛媛使了个眼色,两人悄悄退出书房。

    “官人,你为何非要苏师兄作序?”郭媛媛轻声询问,秦朝的二十首诗词刚刚她也看过了,每一首都是绝品,这样水准的诗词根本不用苏轼来捧也能流传天下。

    “媛媛,人捧人无价之宝,人踩人寸步难行呀,我现在资历过浅,不得不如此呀。”秦朝苦笑道。

    “前世二十一世纪初,文明都发展到那种程度了,可书法协会,诗词协会都是些什么人?当官的占了很多,那种时候都是官本位,当官时一字千金,人人争求,即便书法不堪入目,望之欲呕,诗词可笑幼稚,依然有人追捧,可一旦犯事落马,便立马打回原型。”秦朝是不得不小心,毕竟文化艺术不像有标准答案的数理化,所以好坏就是一张嘴,捧可以把你捧上天,踩可以踩得你遍体鳞伤。

    “官人你的诗词才华,就如袋中锥,沙里金,埋不住的,不过谨慎一点也好。”郭媛媛叹息一声,秦朝的担心她当然明白,她郭媛媛的才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