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 (第2/3页)



    日记是私事,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放到网上的。但我生活得太孤独,太压抑。太孤独太压抑的人到了一定的程度,不找人倾诉,不找对象宣泄,憋在心里就会爆炸。孤独是因为我的周围没有知音,我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太难太难了。压抑的是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身边的人衡量一个男人的标准是看他会不会挣钱养家,这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思维,不能有任何指责。而我因为在写作上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获得的回报又是那样的不成比例,致使全家人长期处在生活线上挣扎。所以,关系远的人背后闲言碎语,关系近的人当面戏谑,怄得我只差跳楼。这一肚子苦水我不在网上找理解我的人倒,我找谁去倒啊!

    还要声明一件事,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该出外打工的出外打工,该下地种田的下地种田。我不是那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将日记传到网上,除了想找理解我的人倾诉外,我还想让大家共同验证一句古话:天道酬勤,努力是歌。我这一生可算是勤勤恳恳的一生,我会成为一首歌吗?

    三

    10月29日上午,战友郝顺贤打来电话,说浙江大学出版社寄给他让转交给我的图书出版合同到了。下午我到他的办公室拿了合同,顺便将长篇小说《重聚桃花源》第一部交给他,让他按每天一节的速度往博客上传。因为他的办公室里有电脑,而我要上网就必须到网吧,挺麻烦。接着我到邮局在图书合同上签字回寄,然后走到外面,在大街上低头闷走。

    2008年10月,我受老乡的影响,也到武汉跑工地找活干。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我跑得很不成功。眼下一是还有几万元的债务在身,万一真的过不了49岁那一关,把债务留给了妻女,我死不瞑目;二是妻子身体多处不适,因为没钱,拖着不能上医院,让我忧心如焚;三是小女儿明年上大学,学费是万万不能没着落的。所以,尽快挣点钱,这是我目前的当务之急。

    20天前,我决定一面在工地上找活干,一面兼职替一家建筑装饰公司跑业务。跑过业务的人都知道,在跑业务的过程中受到冷遇和伤害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一个年近50岁的男人跑业务,受到冷遇和伤害的时候更多。为了自己可怜的自尊心,除了业务名片外,我又给自己定印了一盒作家名片。不过用作家名片跑业务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它可能赢得部分人对自己的应有尊重。不利的是有些可能跑成的业务也会因此而跑不成。原因很简单:有些人想从工程中捞取好处,谁愿意和作家记者们做这种交易呀!

    01、11、1日、星期一晴

    早上七点,我从住处出发,首先来到了一处中国建筑总承包公司的工地,两栋33层的大楼。以前自己找工地跑植筋活儿干的时候,这种工地是万万不会来的。一是这种大公司都有自己的队伍,水泼不进。二是大公司的人往往都很傲慢,一般人跑去联系业务,那是拿着脑袋去撞墙。

    我找到了工地办公的活动房,几间办公室都空着,只有一间里面有一个中年男人在复印什么东西。我敬了烟,递上一张业务名片,客客气气地说了我的来意。他爱理不理地说:植筋我们有人干,其它的归甲方管。我问清了甲方办公室,就赶紧离开了这里。

    甲方“书记室”“经理室”在二楼,都关着。我跑上前查看,确认里面没人后,便到楼下等候,有人进去,我就上去。足足等了半个小时,没有动静。我忍不住又到楼上,在其它办公室门前东张西望。有一个年轻人问我:你找谁?我知道这些人当不了家,若说跑业务他必然赶你走,便掏了一张作家名片给他,又敬上烟。他见了我的名片,态度大变,热情地说书记经理都不在,要找他们后天再去看。还热情的跟我聊天,说若是不想再去的话,把名片留在商务部,他们也有可能转交上去。

    离开了这个工地,我爬上公汽继续向前走,忽然看见了一个建筑管理站的牌子。反正我是一只无头的苍蝇,乱碰乱撞罢了,便急忙下车,走进了这个管理站。一楼有办公导图,标明领导办公室都在三楼。我来到三楼,可能衣着廉价陈旧,解放鞋上满是尘土,提着一个商场里购物时赠送的袋子,形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