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节血战烟台 九 (第2/3页)
,我估计这么都要五天以上。平时二百多公里不算什么,可现这路况真是难走。我看了汽车的底盘,上面沾的泥土就有一两厘米,司机说人出去走个几十米,靴子上的黄泥就有好几斤重。”
温应星说:“别的不担心,就是有些担心我们的重炮炮弹,特别是210mm和280mm两种重火力炮的炮弹。今天光这两种炮弹就送来了一百二十车,听起来很多可是就不到三千发炮弹。这回后路被截断了,炮弹就越少了。估计和日军的炮战也打不了几天,我们就会没有炮弹了。”
吴佩孚感慨地说“只能节约着用了,战争会越打越残酷。”
日军的第五师团在避开阜山镇的第九师后,马上就占领了招远地区。他们强迫当地的百姓给他们提供后勤和修筑工事,自己只是窝在工事里不出来。如是在烟台地区形成了北边打仗,南边停战的局面。
9月12日中日之间的的战争已经完全转化为双方的炮兵较量。首先是日本人在等来了自己的重炮部队后马上就对中国的军队的防线进行饱和式的炮击,他们要一雪前耻。边防军的炮兵也不甘示弱,马上对日军展开还击。他们将两个营的380mm的重炮用于压制敌人的炮火,用其它的重炮攻击准备进攻的日军。中日两军的炮兵在你来我往的炮击中互相消耗着,枪林弹雨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正如在前线采访的英国记者莫理循所说的那样“这是一场钢铁的较量,不仅仅是大炮的钢铁同时也是军人钢铁意志的展现”。中日双方的炮兵在战场上各有优劣,中国炮兵胜在口径比日本人的大,新式的炮击技术比日本先进;日本人胜在炮兵中国人多出150门以上,而且日本炮兵的训练训练有素。
长谷川好道和吴佩孚都想攻陷对方的阵地,可是双方都明白在双方都拥有超过两百们以上重炮的情况下,出动步兵进攻是极其不明智的,两人都不是乃木希典。就这样中日炮兵在战场上成为了主角,步兵直接转业成为了工兵,双方的步兵都在尽可能的加固和完善自己的防御阵线,因为他们明白炮兵过后还得要步兵去进攻和防守。就这样中日双方进行了两天的炮击,最后双方都后勤都受不了了,没有充足的后勤支援炮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的停了下来。双方明白接下来的战斗才是正真的战斗。
9月14日日军开始出动步兵进攻了,这是山东台风过后的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中日之间的重炮已经很少开炮了,双方都在积蓄力量等着最后的对决。日本人在四天内就将国内的三万余人的老兵补充到各部队中,这样日军总兵力就有十三万余人这是中**队的两倍。日军的首先出动的是第三师团,这个在登陆场被灭了差不多一半的师团在得到补充后实力马上得到了恢复。在师团长仙波太郎的带领下所有的日军士兵都头戴“月经带”,猫着腰向中**队的阵地发起了猪突式的进攻。
这个时候中日双方在战场上唱主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