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节中国内战的开始 (第2/3页)
修建完成后就可以年产钢铁达到近百万吨,如果不修铁路钢铁就会卖不出去,最终会导致钢铁厂的倒闭。”陆振华说道。
“好吧,我就豁出我这张老脸去帮你争取,最少铁路是中国自己修建的。”徐世昌说道。
陆振华处理完与袁世凯的的纠葛这后,马上就转入即将到来的平叛准备中去。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与陆振华无关,他也没有能力去管。而现在最为急切的问题是在处理蒙古问题是尽量要避免同老毛子冲突,因为陆振华这次兵行险招,从袁世凯手中强行要来了两个省得地盘,这就注定了陆振华将成为袁世凯的眼中钉肉中刺。同俄国人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是不可能的,双方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大战一场。俄国人被欧洲的紧张局势给牵扯了太多力量,他们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同中国人大战一场;同样陆振华也不愿现在去跟老毛子拼命,陆振华想等到俄国革命时再动手收复失地。
陆振华在军事上的部署上显示出一副要打大仗的样子,政治外交上却并没有放弃同俄国人的谈判。俄国人现在有几万俘虏在陆振华的铁路修筑工地上干活,陆振华通过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将当时的外交官施肇基和顾维钧调到西北同俄国人谈判。
“植之兄,少川兄,这次找二位前来就是负责同俄国人谈判。我一向认为专业性的事情由专业人士去完成,我只知道外交实力是由国家的实力决定。所以我对具体的谈判就不参与也不干涉,我只是提几个原则性的要求。第一,不要同他们答成任何长期的和平条约。第二,不要在主权和领土上让步。第三,尽可能让俄国人不要直接出兵。”陆振华说道。
“大人后面两条都好理解,可是为什么不和俄国人答成长期和平协议呢?这对我国北部安全是一件好事呀!”顾维钧问道。
“少川呀!你不要只是从国内来考虑问题,你将眼界放开一些,从世界这个大棋局上来考虑就不会有疑问了。不信你问问植之兄,现在欧洲的局势如何?”陆振华说道。
“大人的确是如此呀,欧洲大战在即,谁也不知道最后的战局如何发展。现在不签署长期的合约就是为了必要时可以毫无顾忌的参与行动,免得受到合约的约束。”施肇基说道。
“大人,少川受教了。只是这样一来不就是趁火打劫吗?”顾维钧说道。
“这就是现代外交的本质。国与国之间没有人情可将,有的只是利益。”陆振华说道。
“这就是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的观点: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就是英国外交的准则。”施肇基说道。
“没错,我们就是要维护自己祖国的利益。现在局势对我既有有利的一方面,又有不利的一方面。我们就是要趋利避害,为我们谋取最大的利益。你们在哈尔滨同俄国人谈不着急,我会出动五万左右的军队对独立势力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这支军队就是来给你们撑腰的。”陆振华说道。
“大人放心,我们知道怎么做了。”施肇基和顾维钧说道。
袁世凯现在已经做好了武力解决国民党的准备工作,1913年春,中国部队大批集中的地区还有四个:外蒙古及黑龙江的中俄边境地区,华北的北京周围,华中的湖北武汉周围,长江下游的江苏南京周围。由于中俄局势紧张所以外蒙地区的部队最先被排除了。北京有铁路同武汉和南京相连,长江又把武汉和南京连接在一起。部队有可能在这个三角的每一个边上来回作迅速的、大规模的运动。鉴于渗透入北京部队的核心没有实现的希望,国民党领导人就努力在湖北和江苏争取同盟者。他们力图既从上面又从下面来进行:既谋求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