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三章 刘邦面临的难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三章 刘邦面临的难题 (第3/3页)

时不杀这些处于成长期的猪,刘邦倒没有什么损失,但问题是刘邦跟那么多的人签订了合同,合同里面都明确规定了每天需要送什么猪肉,数量多少,价格多少的,如果突然将这些变成了日本猪肉,他们未必肯买帐呢。最重要的是,刘邦并不想帮日本人打工,如果让自己的顾客吃习惯日本猪肉了,到时候竟不再吃别的,那可就亏大了,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事,还是少干为妙。

    不过,这对于刘邦的猪肉超市来说,却未必是坏事,因为他所在的琼山地区的养殖场,现在剩下的全都是不足一百斤的,正处于旺盛生长期的猪了。散客少了,销售量不那么多,意味着他也不用再杀那么多这种能带来更多收益的嫩猪,正好可以让它们休养生息,而不至于等“五号病”的非常时期过去以后,出现无猪可杀的尴尬局面。唯一让刘邦不爽的是,由于日本猪的冲击,他不得不将猪肉的价格作适当的调整了,十五天的垄断,十五天的高价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唉,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有些事情并不是人力所能改变得了的,总要受到环境的种种制约,有什么办法呢?顺其自然吧。

    刘邦想通这些后,毅然决定,暂时不跟日本猪肉正面交锋,不已他们在谁销售的猪肉多少方面纠缠,而是先打好自己的基础再说。

    打基础从哪里着手呢?第一是扩大养殖场的规模,以前他在琼山地区的养殖场,普通越南白猪的数量是600头,琼山土猪的数量是400头,野猪的数量是200头,每一种类分四批饲养。在这次“五号病”肆虐期间,普通白猪被杀了两批300头,琼山土猪200头,野猪100头,也就是说,每种猪都被杀了一半。现在,刘邦不仅想补充回来原来的数量,更加需要扩大养殖的规模,其中普通白猪扩大到1200头,琼山土猪扩大到800头,野猪则扩大到400头。由于在那十五天之中,猪肉的价格是比较贵的,养殖场的利润已经积累了不少,如果不还贷,不分红,那些资金已经足够扩大规模所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