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实践比理论困难 (第2/3页)
口才有了这么大的提升而感到惊讶,什么生态肉呀,还不是跟那些猪一样,是同一个屠宰场里出来的?只不过为了拉客,才搞出“生态鲜肉”这么个喙头罢了。这在市场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像那种人造的鸡蛋,拿点什么东西抹上去,便改头换面,称为土鸡蛋,价格高了三分之一。其实刘邦也还算老实的,没拿那种冰冻肉、注水肉、母猪肉来充当什么“生态肉”,算是很有道德良心的一个了。
“嗯,这肉看起来是不错,可跟别的猪肉摊的没多大区别呀?怎么就你们叫生态肉?”
“我们真的是生态土猪啊。既然都是猪,从外表看,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吃过了,才会感觉出它们味道的不同。”
“听说有些土猪是有骚味的,不知道你们的有没有?”少妇显然是个很挑剔的人,她说这话时,还拿起一根排骨凑到嘴边闻了闻。这一招刘邦自然也见父母用过,以前父亲到别的市场取排骨、大骨(注:即胫骨,靠近四肢的骨头。)等回来卖的时候,母亲就特别交代他要先闻一闻,如果有骚味的话,就不要取回来。否则给那些熟客吃到的话,他(她)很可能以后都不来交易了。对于这个问题,刘邦也是特别上心的,他在杀猪的时候就闻过了,是没有骚味的,更何况他的并不是真正的土猪。
“你放心好了,我们这个猪肉是经过严格检验的,绝对没有骚味,如果你吃到有骚味的话,可以退回给我们。”
“退?就怕到时你们不认帐,这种情况我见得多了,明明是在这个摊买的猪肉,可一听说是猪肉有问题,要退货,他就死不认帐了。你们这些人哪,都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良心道德的。”少妇的嘴上虽这么说,却到底看中了一根排骨(注:猪的排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靠近脖子的,跟“龙骨”——颈椎骨连在一起,约有十根,也就是每边猪五根,形状较扁,一般卖猪肉的都会留多一点肉在上面,一根根分开来卖,价钱较贵;另一种俗称“沙骨”,紧接着排骨一直延伸到尾椎骨,约有二十根,也就是每边猪十根,形状较圆,如果五花肉——肚腩肉的肉质较好,卖肉的多会将上面的一截骨头剔出来,一点肉都不留,下面的一截留少许肉——这就成了沙骨,如果五花肉的肉质不怎么好或客人有特别需求,卖肉的也会留许多肉在沙骨上,不再剔骨头,便成了所谓的“肉排”)。她拿起来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比医生检查还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