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九话 果须陀洹蛊(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十九话 果须陀洹蛊(下) (第3/3页)

晋年间一个印度高僧曾经携带了一对果须陀洹来到中土。适时中原大战,后赵的皇帝――杀人魔王石勒接见了这位僧人,僧人为取信于石勒就演示过这种蛊虫的厉害。于是中土的文案上才有一些这样的记录。至于果须陀洹是如何驯化的,却几乎是无人知晓。后来只在这位印度高僧的只言片语中,提到过一种叫果须陀的东西与这蛊虫的训化有一定的关系。之后一些好事的人,在多番的查询各种的记录以后,才在一位曾经留学印度的僧人哪里得知,在印度的一种方言中把道教中的天一水叫做果须陀。这些人才焕然大悟,但是中间具体是如何,就没有人再能往下追溯了!

    一般而言蛊虫是不会消弭的,蛊师其实都是传承有序的。根据我爷爷的研究,之后这种蛊毒在历史上有出现过几次的记载,但是其威力却远不及在它第一在在中土的那表演。当年的那场表演,这位印度“高僧”为了一己私欲,干掉了鲜卑、乌丸的联军三万余人,幽州城内一片死寂!但是之后的几处出镜,效果却远不如前,五代期间有过一次两次。但是却都远不如之前的效果。

    所以,出了天一水的以外,唯一的解释就是血统的不纯正!

    陶欢口子所谓的危险,指的并不是其他。而是这种果须陀洹有一种古怪的特性,就是成虫只要是问道一点点的血腥味道,就会吐出制幻的毒物。这种毒物一旦被吸收体内,或者是沾染上出血的伤口,就会直接的导致人的死亡。所以,豢养这种蛊毒,其实也就是个踩在刀锋口子上的活计,如果蛊虫没有经过驯化的话;一个不小心,就连蛊师自己也很难控制局面。

    我们要弄明白这中水是不是重水,其实也是有一定的理由。因为但凡经过天一水催化的蛊虫,能力本身就强出很多;而且,如果能搞清楚这是不是天一水,凭借在这对重水的物理性质的了解。我们也是可以大致的判断出,这重水源头的大致的样式来……。

    更多到,地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