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话 混在巴基斯坦的**爷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八话 混在巴基斯坦的**爷们 (第3/3页)

几个倒是对老刘的身世更有兴趣,老刘看来也是难能接触到几个中国人,一路上一面讲述这自己的故事一面,一面也是欢声笑语不断。

    一番的接触后,我们才知道,老刘原来以前是中国驻阿富汗使馆的武官,负责使馆的安全。当时正值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期间,狼烟四起,战火不断。老刘是个很善良的中**人,眼见着苏联人残杀当地的一些平民,老刘心中很是不忍。恰巧有一天使馆的厨师――一个阿富汗的普什图族人。全家被炸弹炸死,只留下了一个两岁大的孩子放在中国使馆里而躲过了一劫。从此老刘收养了他,还干起了既当爹,又当**活计。但是打那后,使领馆的门口就时常有一些的弃婴的小孩,又是甚至还有些年轻的寡妇坐在门口等候有人领养。开始的时候,使领馆的人还会去救济一些粮食衣物一类的东西,哪想到到后面来的人越来越多,搞的大使馆日夜不得安宁。

    老刘心一横,干脆就用自己的老婆本在那盖了个孤儿院。一面去抚养一些孤儿,一面利用自己在使领馆建立起来的关系开始做起了从国内倒腾些小生活用品到阿富汗、巴基斯坦的买卖。对于中国人来讲,领养孤儿寡母是件大善事。驻阿和驻巴大使馆的历任大使,还有工作人员也都纷纷自觉的支持起了老刘。加上这老刘的手段了得,利用自己在阿富汗的独特身份和关系,多次的帮助当地的毛拉和军阀们运送一些紧俏的物质和药品,也就自然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和爱戴。

    89年,苏联人撤退以后。老刘索性就用这些赚来的银子,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中国大使馆的附近买下地皮盖起了武馆。一面靠着自己的生意来养活这些的孤儿寡妇,一面在国内请些老师来教育这些孩子科学文化,自己就兼职的做个教头。改革开放后,国内的经济实力和生产能力越来越强;老刘的生意也是越做越顺利,越来越忙。最后老刘没了办法就入了阿富汗籍,娶了当地的七个寡妇来帮他做生意。

    说道这,老刘嘿嘿的一笑道:“都是老毛子给害的!阿富汗的男人战死的太多了,留下了一批的寡妇。哈哈,结婚前,我可还是处男!哪想到一次老子就娶了七个。我家的老爷子让我给接回阿富汗参加婚礼的时候,老爷子一看七个媳妇,差点没晕过去!哈哈!”。

    老刘的话顿时就把我们几个老爷们给逗乐的够呛。

    老刘笑了笑接着道:“其实波斯的女人真不错的,嘿嘿。”,老刘环视了一下,发现者后面坐的就全是爷们,便压低了声音笑着说道:“尤其是那肚皮舞!嘿嘿,那滋味,谁看谁知道呀!嘿嘿。”。

    这话是最对胖子的口味,连带着和尚一起,拉着老刘在一边就开始唧唧歪歪的耳语了起来。就连那个毛都还没长齐的唐殇也凑到了一起,四个人就像是一帮的汉奸凑在一起搞什么阴谋诡计一样,居然还时不时的传出了几声啧啧的yin笑来。

    这会我的脑海里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就想起了芭芭拉来,一时间就心头就有着一种莫名的失落感,顿时间也没了再听老刘讲故事的心情了。

    沙丘德的车开的很稳当,一路上上很少有什么颠簸的。陶欢正坐在一旁,静静的闭目养神。

    我举目看了一眼四周的景致,应该说伊斯兰堡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马路虽然并不宽敞,但是绿化却做得非常的出色。路边的清真寺、学校、医院等等规划的非常的不错;对于我们这帮北京来的爷们而言,这地方唯一的缺憾就是太小了,整个伊斯兰堡的面积还比不上一个朝阳区。人口还比不上国内稍大一点的市级城市。

    大概是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就到了一老刘家的武官了。一下车,我们几个就看见了武馆的门口设有有一个小小的卫士亭,里面站着一个身穿巴基斯坦传统服饰的汉子站在了门口,手上还握着一根红缨枪。在我们这帮人看来,这就算是个稀奇的事情。老刘笑呵呵的上去打了招呼,没解释什么,就带着我们进了门口。

    一进门口,顿时就是鞭炮齐响,锣鼓熏天。老刘的十几个老婆一字排开,每个人手上都拿着一个香花做成的花环,后面站站一溜长的几百号的半大的孩子,像是三军仪仗队一般,个个腰板挺直的站在阳光下,异常的显眼。

    见了这架势,我嘿嘿的朝老刘笑道:“老刘,怎么着,你是不是把国内的形式主义的那一套全都搬到了这遥远的巴基斯坦来了?”。我的话还没说完,一个年轻的面带微笑的波斯女人就把一个花环戴在了我的脖子上,弄得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接着,一堆的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弄得我们几个大老爷们一时间有点受宠若惊的……。

    更多到,地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