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等价交换 (第2/3页)
情况和盘托出,惊出包波一身冷汗后,说道:“我是给越司长打前站的,除了通报情况以外,想请包〖书〗记先建立一个清欠办公室,召集一些素质过硬的干部,并请包〖书〗记和晁市长主持大局。清欠办公室的清理金额的起点是5万元。山*东地区以济*南为中心,凡是同一家企业的欠款超过5万元,就要列入清欠办公室的名单中,一家家的清理过去。”
晁市长是正牌的市长。他和包〖书〗记一起加入清欠办公室,就在层面上统一了市委和市zhèng fǔ,免得互相扯皮。如果不是苏城的话,这种经验要到5个月后,才在全国推广,也是到那个时候,清欠才略有成效。
包波对清欠办公室的规格有了疑惑,又问道:“不是以省里牵头吗?”
“省里也要搞,但要先从省城搞起来,培养和培训一批干部,少量清理一些债务练手。然后再建立全省范围内的清欠办公室。”胡集解释的非常细致,他需要包〖书〗记的配合,否则工作是推行不下去的。
苏城也简单的说了一句:“清欠最忌地方保护。全国一盘棋,只有解开了连环债务链,本地企业才能真正走出三角债的危险。
各地市处理具体的清欠工作,省里支持和协调,国务院指挥和督办。”
胡集赞同的道:“苏董是我们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的顾问。他在《经济rì报》上发表的文章,领导们看了都拍手称赞,说是理解深刻,我们现在的政策,有苏董的心血在里面。也是因为苏董在济*南的缘故,我们第一批的清欠城市,才选择了济*南市。”
他说的好像是好事似的,但对于喜欢捂盖子的党政干部来说,被列位第一批清欠的城市,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包〖书〗记已经悄然将苏城划入扫把星的行列,但是还不得不笑对这朵扫把星。
两天后,越司长带着〖中〗央领导的最新指示,来到了济*南市,并分别拜见了包〖书〗记,以及省委的姬〖书〗记,接着参观了济*南市的清欠办,继而马不停蹄的培训这些清欠办的干部。
这种作风,与以往虚飘飘来,轻飘飘去的〖中〗央干部截然不同,也激起了包〖书〗记和晁市长的公心,人家越司长都如此认真,也说明确实是兹事体大了。
历史上,国务院1990年就把整顿经济的核心问题确定为“清理三角债”。但是,清欠进行到1991年都没有起sè,直到〖中〗央出动了副〖总〗理朱镕基这位改革斗士,方才在92年取得了阶段xìng成果。
由于意料之外的媒体论战,使得摸底更加透彻,情况暴露的更加充分,原本应当半年以后才开发出来的“清欠办”提前出笼,整个清欠工作的开展提速。对于刹不住车的三角债,提半年认识到问题的严重xìng,能大大提升效率。
如果能提前一年半载完成清欠工作,对〖中〗国经济可是不小的促进。有念与此,苏城不免积极。
不过,进入到实际工作后,大多数人却有沮丧之感。
清理欠款是不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