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焦虑 (第3/3页)
起,现在留给他们多少的时间呢?三井不知道,华龙还没有对外销售机床,也没有接受订单,不过他们已经开始接受预定,并列举了价格,上面的数字甚至让他有些心跳,如果华龙真的向世界供应机床,三井数控将彻底的成为历史。
400nm级别和对手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产品,如何和别人竞争,而且成本是如此之高。“各位,现在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拿出更高等级的产品?”
“总裁先生,更高级别的产品,并不是我们不想拿出来,而是我们根本没有研发出来,机床发展到今天,每上升一个数量级都是非常难得,比起以前的发展速度要慢的多,在一个高精度上继续提高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这是纳米技术,不再停留在当初的微米时代,从厘米到毫米我们用了不到五年,而从毫米到忽米我们用了十年,从忽米到微米我们用了整整十四年,现在是从微米向着纳米进军,这将花费更多的时间,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数量的差别。”董川四郎在这家研究所已经工作了四十年,对于这些事情如数家珍。“我们的技术是在西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凭借着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终于走到了今天,成为世界顶级的机床生产商,而华龙的出现确实偶然,他们的技术和我们是一个时代的差别,如果我们拿不出相应的产品,西方国家也没有办法拿出来,他们很可能研究了一条和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要知道他们的机床技术是从七十年代开始发展,而且一直走的是西方的老路,除了另辟蹊径,是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做出这样的成就。”
三井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机床是他们家族的传统产业,他在这个行业也有二十多年了,从接手他父亲的生意开始,就一直没有放松过,无论是和西方竞争,还是封锁华夏的技术,他都过的战战兢兢,从没有放松警惕,而就是华龙的出现,让他们忽然感觉无从使力,技术上远差于对手不说,华龙还是一家M国企业,在国籍上的优势也没有了。
“总裁先生,现在从技术想要超越对手,几乎是不可能了,不过我们大和民族最擅长的也是学习,如果我们能够到他们的厂里学习一下,也许我们也能够对我们的机床进行改进。”董川四郎看着三井宗义,“就像八十年代一样,我们能够学习到,而且能够做的比他们更好。”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不是二十世纪,也不再是那个年代,现在他们很排斥我们,现在想要去学习是很难的,不过我们可以让其他公司帮忙,送各位去他们厂里看一看,希望能够学习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三井宗义摇摇头,现在的华夏不是当初的华夏,还需要引进外资,现在他们自己发展的很快,而且华夏人很聪明,在上过一次当之后,让他们再上当,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双方的仇视现在还没有结束,特别是原来的西北机床厂和自己公司还有很深的仇,如果不是华龙的横空出世,西北机床厂已经是属于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