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六十四章 揭二层(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百六十四章 揭二层(续) (第2/3页)

需做旧,这样才能在对光时,使两张书画的反光度基本一样。作伪者一般用马蹄刀将补洞边沿处的纸修成一个斜角,或把纸可以刮得更薄,把后补的纸边缘也是修成斜角或刮薄,粘合后修补的漏洞在背光时就基本看不出来了。

    “全”就是为古旧书画的残损、失色、走笔处补色、接笔,是对前面各道工序的综合检验,也是揭裱水平的集中体现。

    因为每幅书画乃至局部随着岁月时间的推移, 都会有深浅气韵的变化,甚至细小处会有多种颜色因素在里面, 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因此,补全需要控制颜色的深浅,连水分都要注意,

    还有,在全色一环中既要考虑书画的整体又要注意局部。如果过分注意局部的颜色, 全色后会出现明显的色块,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和统一性。如果只做大面积的单一色全色, 全色部分会显得比其他部分呆板, 也影响画面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古书画修复者和作伪者用同样的办法,就是把整体部分的底色一般做三到四层, 而局部颜色则做更多层, 少则四五层,多则**十层。因此, 即使是一平方尺大小的书画也要调上数十遍颜色,而每一块全色的色差都应有所不同。

    最后重要的一点是,在修复中如遇到画意缺损就需要接笔,这就要相当熟悉原作者的笔意特点和风格 进行接笔补全,另外,“揭二层”伪作还需要“补气”。对于人物的线条、山石、树木等不是简单的添上墨或颜色, 而是将画意的气韵连接起来。

    经过揭裱、修补、全色等二十几道工序, 一幅原来面貌全非、残破不堪的书画就会变得完整、和谐、牢固,这虽然更利于古旧书画的保存,但是此法也成为“揭二层”者的秘籍。

    所以说。想要“揭二层”做的好,除了要有相当的技艺。作品的挑选也非常重要,因此。晚清‘海派’画家之中,喜欢用浓墨重彩的,就入了那些作伪者的视野。

    除了眼前这幅画的作者虚谷之外,另外还有吴昌硕的作品一般很容易被“揭二层”,因为其喜用浓墨重笔,所以只要能揭二层下来,伪作一定能够获得不错的效果。

    还有赵之谦长于书法,线条把握精到,富有金石气的笔法勾勒画面。粗放厚重而妙趣横生。同时,他还喜欢用生纸作画,颜色也相当浓重艳丽。此类书画虽不易模仿,但让作伪者有揭二层的可趁之机。

    听了楚琛详细的解释,项发财显得相当惊讶,说道:“我去,这么繁复的步骤,也亏的那些人做的出来的,我觉得创作一幅画也没有这么困难吧?”

    “确实不容易。”楚琛说道:“就像这幅画。除了拥有娴熟高超的揭画技艺之外,还得拥有相当高超的绘画技巧,一般的画家很难将虚谷在这幅画中展现的意境刻画的出来。”

    “民国时期,作假盛行多与‘揭二层’有关系。很多重宣做得非常精细,从外表看是很薄的一张,但接触水之后才会发现原来是两张。用“揭二层”复制古旧字画对揭裱水平的要求很高。因为如果稍有懈怠。便会弄巧成拙,不但所揭之书画神采全无。就连原迹也可能毁于一旦,那就得不偿失了。”

    项发财闻言有些不可思议:“既然他的画技和揭裱水平都这么高超。那干嘛还作伪,直接自己画不就行了,或者凭借他的揭裱水平,完全可以混口饭吃嘛。”

    “你这不是废话嘛!”段学峰笑道:“又不是所有画家都有虚谷那样的名气,到了现在,同等名气的画家就更少了。再加上一些人空有技艺,没有相应的人品,为了钱做这种事情有什么奇怪的?”

    “这到也是。”项发财点了点头,做为生意人以及曾经的穷人,他知道人一但受了利益的驱使,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不然世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罪犯了。

    “嗯哼!”

    这时,老常轻咳了一声,等大家都看向了自己,他才开口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