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文 (第2/3页)
现在。在国内收藏市场上,有一个不成的规矩,一个铭价值一万元,也就是一件青铜器,参照它的大小、工艺、精致、珍稀、品相等因素而外,若有铭,那就有了附加值,每个字要加上一万元,字越多越值钱。
例如,一个小尺寸的青铜器皿,即使铸造得不够精致,但如果刻着有意思的铭,则该青铜器的价值就会比一个大尺寸的、铸造精致些的,但没有铭的青铜器高很多倍。
因此,收藏家们一般都非常在意青铜器上面的字,这不但是因为那些字有学术价值,两样也是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现在,楚琛的这把青铜铖,不但品相奇好,又嵌有陨铁制作的铁刃不说,还有两个金,虽说个头小了一些,通体长度只有14、5厘米,但也算是商代青铜器的一件小极品了。
难楠才把青铜铖鉴赏过一番后,就开口问道:“楚先生,我没看错的话,这应该是一把商代的青铜铖吧?”
楚琛点头道:“嗯,我也认为应该是商代的。”
“那您知道这两个金是什么意思吗?”难楠才又问道。
楚琛摇了摇头:“很抱歉,这两个字我还真不认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两个金应该并不在现在可识别的金之。”
我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就叫作“金”或“吉金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
金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早期,下至秦灭国,约1200多年。金的字数,现在据权威专家统计,共计3722个,其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而楚琛的这把青铜铖上的金,正好就是未识别的一千多个金的一个,正因为这一点,楚琛之前才对吴可说,这把青铜铖的研究价值要比市场价值来的高。
难楠才对金也不是那么了解,但听了楚琛所言,就觉得楚琛是因为好面,故意说的好像他很权威。也难怪他这么想,实在是楚琛看起来太年轻了,这个年纪的人,一般情况下,怎么可能对金有太深的研究?
难楠才心里的想法,虽然并没怎么表现出来,但楚琛和吴可还是能够感受的到,楚琛到是没什么,就算难楠才小瞧他,他也不会少半根汗毛。
但吴可就对此非常不爽了,她眼珠一转,随后就问楚琛道:“阿琛,那刘老认不认识这两个字?”
见吴可这么问,楚琛马上就明白了她的意思,这让他觉得好笑又温馨。至于刘老那的金书籍,他基本都已经看过了,上面确实没有提起这两个字的含义。
当然,在这样的场面,他怎么着也得维护一下自己师傅的权威,于是就摇了摇头道:“这事我还真不清楚,只有回去后,把东西给他看过后,才知道。”
“啊!刘老的知识那么渊博,难道也不知道?”吴可表情很惊讶,她这个反应到不是她装的,不过她也马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