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六十章 一真两假(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六十章 一真两假(上) (第2/3页)

主人指着牛正饮的河流说:“这是天河。”

    女主人把支撑织机的一块石头送给张骞,张骞带回后,被见多识广的东方朔认出。说这是天上织女织机下的填石。

    后来,“张骞乘槎”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出使远行。

    这个故事在唐宋诗词、元明清戏剧等均有涉及,同样,古玩的雕刻作品也有许多是以此为题材制作的。

    这只笔筒就是这般,通体采用高浮雕手法,技艺精湛。人物和情节刻画的惟妙惟肖,楚琛仔细观察,觉得应该使用的是“三朱”竹雕一脉的技法,算是一只比较不错的竹雕笔筒。

    见楚琛把东西看完了。马老财就笑着问道:“楚少,这三样东西您觉得怎么样?”

    楚琛指了指那只笔筒:“就这件吧,其他两件不对眼。”

    马老财听楚琛这么说,心里顿时就有些急了,道理也很简单,他虽然先前说话耍了花样,但东西可都是他用钱实打实买下来的,现在楚琛说的虽然委婉,但意思已经在那了,两件价值最贵的东西都是赝品。

    马小强比马老财还要心急,他当即就质问楚琛道:“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可能是赝品,你看错了吧!”

    “小渔,别不懂礼貌!”

    马老财瞪了马小强一眼,马小强本来还想顶两句,不过看到明麻杀人一般的眼神,气势顿时就降下来了。

    随后,马老财转过头微笑着问道:“楚少,您能不能跟我说说,您不对眼的原因啊?”

    “行,咱们先来说说这件双鹤摆件。”

    楚琛笑着点了点头,随后拿起了盒的玉器。

    此器白玉质地,看上去好像温润细腻,采用圆雕双鹤,一鹤口衔灵芝,回首曲颈体呈伏卧状,另一鹤口衔连枝寿桃,一足直立,另一足抬起,似欲行走,动感十足。

    “马老先生,这件摆件呢,确实是明代期的风格,而且以雕刻的水平来说,也确实挺不错的,不过破绽也非常的明显。”

    楚琛解释道:“一般来说,古人在做玉的时候,玉是根本不需要像咱们现代这样去用手把玩的,什么越玩越亮,根本不需要。这是因为一个玉工在雕刻玉器的时候,他自己就会长时间的把玩审视这块玉,在这个过程玉的温润已经出来了,所以不需要后人再去把玩。”

    “而且看玉一定要看雕工,老玉的雕工,每一条线都是一通到底的,绝不会出现断线,因为玉工是一下一下雕刻的。您之前可能也没有仔细看,您的这件摆件上,双鹤身上羽毛的线有几根都是断的,这个在我们作假玉的行当里叫气口。”

    “原因是因为,这玉是用现代化的机器雕刻的,在雕刻的过程之,工匠一喘气,结果玉在砂轮上一抖,形成这样的‘气口’。一般人没有经验是看不出来。而在古老玉器用的陀工,或者手工的做法上,是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

    说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