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九十七章 做好事的收获(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百九十七章 做好事的收获(下) (第3/3页)

开。

    看到盒里面的东西,刘思哲就睁大了眼睛说道:“这……这是印玺啊!”

    其实,不光是刘思哲,连楚琛也同样的万分惊讶,之前他虽然用了灵宝眼,但也只是看到印盒而已,并没有深入探究,因为他怕如果盒里面的东西太过贵重的话,当时他会情不自禁的露出惊讶的情绪。

    而结果也确实让他非常的震惊,居然盒里面放着的是一方印玺!

    印玺的作用想必大家应该都了解,这方印玺方阔四公分左右,高五公分左右,由和田上等羊脂白玉琢制,玉质温润,玉理精坚,冰洁无瑕,不着一尘。

    其包浆自然亮丽,印钮雕刻一蟠龙,为典型的明初时期的风格,其工艺精湛,细碾精琢,线条遒劲,刚柔相济,可见治玉艺师超凡的技艺。

    楚琛把印玺翻过来,露出了印,王先功顿时瞠目结舌,惊呼道:“这……这……居然是“大本堂记”,这怎么可能?!”

    王先功口的“大本堂“是为明初皇读书之地,如明《皇太标传》,就提到过大本堂:“洪武元年册为皇太。……会大本堂成,取古今图籍充其。后征四方名儒,伴读太及诸王,分番夜直,间与赋诗,商榷政事。”

    据史料记载,洪武四年正月朱元璋命制玉质印章一枚,赠给当时的皇太。此玺为蟠龙钮,方阔一寸二分(4CM),高一寸分(5.33CM),印为“大本堂记”。显然,楚琛手的印玺和记载当的一模一样。

    说起来,明确记载明朝制作宝玺是在洪武元年。在这之前,明太祖朱元璋一直想镌制国宝,但苦于找不到满意的材料,因此一直拖而未决。

    这年正月的一天,有一位叫胡浮海的商人向朱元璋进献了一块美玉,说这是他们家的祖传之宝,产于于阗(西域),可以用来制作御宝。

    朱元璋闻讯高兴异常,忙召玉工验看,果然是一块良玉,于是朱元璋便下令用这块玉刻制了一方国宝。洪武二年月,又制作乘舆玺。终洪武一朝共有御宝十七方。

    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德年正月,皇宫发生了一起大火,十七宝损毁严重。因此嘉靖十八年二月又进行了补造。根据《明世宗实录》的记载,这次共补造十一枚御宝,其除四方为洪武十七宝原有之外,其余七方都是新添制的,这样,掌于尚宝司的御宝共计二十四方,以后再没有改变,成为定制。

    其实,说起来这枚印玺只算是闲章,不过就算这样也已经很了不起了,要知道,明人留下来的印并不多,而且其大部分闲章还都是石质的。

    而以楚琛眼前这方印玺的材质来看,所用玉料很可能就是当初胡浮海献给朱元璋的那块美玉,和那些石质的闲章一比,高下立判,而且因为正德年间那场大火造成的影响,也间接的提升了这方印玺的价值。

    而且,现在故.宫藏有的明代宝玺,虽然印一样,但却并不是原印,因此,眼前这枚朱元璋赐于皇太的印章,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