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章 :拜访古龙 (第1/3页)
1970年7月10日星期四.我来到这里以经是第四天了,而我现在以经认命了.打算在这里完成前世没完成的梦想。今天一大早就起来了,因为今天要去见古龙,而小姑姑在电视台工作,每天都很早出门.晚上也很晚回来。而我现在的老妈因为3年前的事故行走不便在家请了保姆.我叫她赵姐.我和老妈说了晚上也许会很晚回来.就出门了。坐公交车将近两小时才到古龙家那一带.在70年代公交不什么方便.所以要转好几次车。牯岭街三福公寓,古龙的居所。以牯岭街为中心,渐渐蔓延到厦门街、福州街、宁波西街等相邻街道,处处都有人设摊开店,贩卖过期杂志、漫画、月历,用过的教科书、各种杂书,乃至绝版书、线装书、手抄本等等。最盛时期,聚集了100多家的摊商,“牯岭街”也几乎成了"旧书摊"的代名词。摆在街边的大大小小小、五花八门的旧书摊,只要你想得出来的书籍,都能从书摊买到,这就是牯岭街的特色。牯岭街最兴旺的时期,是1966年至1973年,香港的书商从大陆收购不到旧书,就到牯岭街来买,一大箱、一大箱地搬走。像什么,抗战前大陆出版的文学作品、学术教材、大学用书都是当时的抢手货。文史哲类的期刊,诸如《长流》、《文坛》、《读者文摘》等,每次都是货刚到就被抢购一空。特殊时期时期的中国研究报告也是奇货,外国人见了,二话不说,美金一付,立刻带走。牯岭街在70年代初。为了整顿市容,牯岭街旧书摊旧书店几乎悉数迁入八德路的光华商场。这些年来,光华商场旧书店也一路失守,从鼎盛时期的七八十家,凋零到现在的20余家。前世牯岭街就像一条“摔碎了的珠链”。手中拿着书稿,到了古龙的居所,在敲门的时候竟然有些紧张,因为可以见到一代大师。屋里响起脚步声,门很快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