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傅永青收徒容若 (第2/3页)
孩不禁心里暗道:“好英俊的哥哥。难道又是哪个王爷府的公子,阿玛明知我不喜那些公子哥,怎么还要往府上带呢!”
虽然日夜盼望见到新科状元傅寒竹,但纳兰成德却并不知道傅寒竹的长相如何,只是傅寒竹在新生学子中的名望,和一些被神化的传奇深深吸引着这个爱好文学的少年。
而且此时的少年心事正放在没完成的功课上面,还有晚饭时自己的庆生宴有多少好吃的。并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俊俏的少年哥哥,竟然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偶像傅寒竹。更不会想到纳兰明珠会以这样特俗的礼物为他庆生。
纳兰成德打量傅寒竹半天也没说话,因为他确实不认识傅寒竹,他也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而在纳兰成德看着傅寒竹的时候,傅寒竹也正在打量着他。
纳兰性德在历史中的成就不能与其父相提并论,但他的名声却远胜其父,成为了后世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只可惜天忌英才英年早逝,留下了千古遗憾。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现在回想纳兰容若这首富于意境流传后世的佳作,还让傅寒竹为其才华而折服。
纳兰容若同康熙一样,都是爱好广泛的人,他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而纳兰性德让后世少男少女崇拜的理由也不单单是才华,还有那种如李白一样的洒脱性情。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而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看着眼前还是孩子的纳兰容若,傅寒竹暗想,或许通过他自己能与纳兰家通上关系。
傅寒竹心里清楚,傅以渐的关系网多以汉臣为主,而在现今的清朝初年,汉臣在某些方面还是被严厉抵制的,而那些与傅以渐交好的满臣也多是平淡之交,包括九门提督,他能和傅以渐的关系那么好,关键还是因为傅以渐对大清百益而无一害。
傅寒竹要想在现在的体制中有所作为,就要借力打力,在满臣方面有一个突破口。而现今就有一个最好的培养对象。
俗话说借之以桃报之以李。傅寒竹既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