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紫禁城内应殿试 (第3/3页)
赜、而实不外乎仁义礼智刚柔善恶之际。天以澄著、地以靖谧、人极以昭明、何莫由斯道也。圣圣相传、同此一道、由修身而治人、由致知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本之精神心术、达之礼乐刑政。其体甚微、其用则广、历千万世而不可易。然功化有浅深、证效有迟速者、何欤。朕以年少临政、愿治于兹、历年志愈勤、道愈远、窅乎其未朕也。朕心疑焉。子大夫明先圣之术、咸造在廷、必有切至之论、朕将虚己以听。三坟而上、大道难名、五典以来、常道始著、日月星辰顺乎上、鸟兽草木若於下”如此长篇的大论也真难为这位少年皇帝了。其实问策的主要问题就是让贡士们每人出一份适合当下的政策来改变民生巩固江山。
康熙念完之后,大殿一片宁静,学子们有的沉思有的已经落笔如飞。因为皇帝要提的问题他们之前早就做了很多准备,出题范围他们也都已经熟知,这不叫跑题,殿试的问题很好猜出。而且殿试也只是个排名的考试。
傅寒竹答道:“臣闻善言天者尊斗极,善言治者定统宗。民生国计之利弊,不可节节喻也;学术人才之兴替,非必屑屑究也,要在道法而已。孔子之道,集群圣而开百王,其世所诵法,大义微言。后千六百余年,而复集成于朱子。宋臣真德秀尝本朱子之意,辑为《大学衍义》臣伏愿皇上万几余暇,留心于《大学衍义》,而益致力于朱子之全书,以求握乎明理之原,而止于至善之极。将见川浍治而农政修,图书集而法训备。广选造之路,而一平内外轻重之畸,权征榷之方,而必祛旦夕补苴之计。斯治日进于古,而我国家亿万年有道之长基此矣!臣末学新进,罔识忌讳,干冒图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与。”
傅寒竹自然也是一番长篇大论,不过他也没有写什么超前的改革之想法,他知道即使现在说了也没有人理解他的想法。只是写了一些提倡皇帝注重文学的问题。文农也是考生经常讨论的话题,所以说傅寒竹这份答卷还是很中规中矩的。
时间到的时候,考生们陆续的交上自己的答卷,在太监的引领下出了紫禁城。出了紫禁城众人总算输了一口长气,一扫大殿内的压抑。
至此他们的人生将逐渐走向辉煌,这是他们都能看到的,他们现在什么也不用做,只有等待,等待最终的发榜,等待吏部给他们安排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