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三十六章 紫禁城内应殿试 (第1/3页)
事情在傅寒竹的意料之中,也在代旭的料想之外。傅寒竹毫无意外的登上了榜首,成为了会元,而代旭也在一甲之列,成为了亚元,这是他所没能想到的,大悲之后的大喜,让代旭已经忘记了之前三十年间的所有苦难。
发榜之后是落榜考生返乡的**,曾经遍布整个京城的众举子,一日之间所剩无几。留下的就是家里有钱在此游玩的公子,还有无盘缠回家的穷书生。
商贾们这两个月也赚足了这些学子的钱。六七千考生外加家眷随从,少说也有一万人,一万人两个月的奢侈生活费,足以让这里的大商小贩开怀了,他们只恨这样的事情三年才有一次。
六七千举子最后只取区区300人,平均每30人取一人,由此可见科举的另一番残酷,要知道来参加考试的都是举人,不是那些普通的学子,至少他们在家乡也都是名震一方的人物。
社会心态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且不同时期的社会心态不尽相同,情况极为复杂,而科举带给每个士子的际遇和感受又千差万别,在极重“科名”的当下,由“科名至上”衍生出的“科名前定论”,是当下科举制度下社会心态的凝结点。一个无论是“金榜题名”者、还是“名落孙山”者,甚至是与科举毫无干系的人都要接受或不得不接受这个理念。
这种心态在每个人心里是根深蒂固的,所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这个社会体系下只是一句笑话,想成名,想出人头地,想光宗耀祖,就唯有科举一条路。六千士子,300名你还是进士老爷,但如果你是301名,那你就什么也不是。
几家欢喜几家愁,与那些落榜回家的举子相比,傅寒竹他们三人却是另一番心情。其中最高兴的莫过于代旭了,前一日还在想着以后的生活出路,如今却是前程似锦。
当然,他们现在还不能称为进士,只是贡士,只有通过殿试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进士老爷,但这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自古以来,凡是会试高中的人都会成为进士,殿试只是一种形式,由皇帝亲自定夺考生的名次。
而只要是进士不管大小都会有一个官做,举人相当县令很难,但只要是进士最次也会成为一方父母官。
三人的欢喜在傅府的一片笑语声当中完全得到了诠释,就是邱赤也受到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