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古韵十足老北京 (第2/3页)
这些官差最厉害的本事就是看人,察言观色。像傅寒竹这样明显就是富家子弟的人他们是不敢得罪的,在京城这个地方随便拉个人,官大的能把他压死。所以他们是很小心的,这也影射了干哪行都是不容易的。
进入城内,这种古朴的风气还是令傅寒竹很享受的,后世的北京老胡同虽然也在,但却少了很多古气。京城的繁华当然不是聊城和济南可以比拟的。
街两旁的建筑都是老北京的建筑风格,街上走的人也都是穿着满洲服饰,有的手里握着蛐蛐罐,有的手里提着鸟笼子,还有的手摆折扇,个个面带笑容。熟人碰面还要打个招呼,一般都是两人相互撞下肩膀说一些吉祥话。
街道两边,胡同边,庭院里,到此处都有树木,此时的城市绿化是很普及的,多数都是杨树,槐树、柳树。柳树的树杆是笔直的,颜色是棕褐色的,树皮很粗糙,但枝条一顺下垂,每个枝条都很光滑,枝条上缀满绿色的叶子,翠绿翠绿的,一片片叶子像起伏的扁舟,一阵微风拂过,枝条轻轻摆动,一片片叶子在枝头轻舞,像一叶叶扁舟在荡漾。
两旁的建筑也很讲究,不光是在北京,在济南也一样,这时候的建筑是很讲究的,要注重形式、丰富内涵;布局严谨、气魄宏伟;中轴对称、合理空间;点缀自然、收放有度。
此时北京的老胡同随处可见,而北京小吃也到处都是,可以说此时的胡同移到后世,处处都是王府井。此时的北京小吃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被形容为鸡零狗碎不登堂,窄巷循声觅野香。这时候的小吃无所谓名流显贵,无所谓挑夫走卒,只要是来的就都是贵客,真正的童叟无欺。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汤,即可是名流显贵的开胃菜,也可是挑夫走卒的温饱之餐。
傅寒竹一直都热爱小吃,当然少不了要品尝一下如此纯正的北京原始风味。三人也不走正街,在各大胡同穿梭,遇到什么新鲜的小吃就尝一尝。等他们连摸索再打听来到金陵片皮鸭店时,傅寒竹已经七分饱了。此时的金陵片皮鸭店在北京还没有后世的便宜坊烤鸭店出名。但也初具规模。
三人点了两只鸭一壶酒,和一些小菜。当烤鸭上来的时候,傅寒竹迫不及待的尝了一口,瞬间香味传遍身体的每一个部分。谁说古代调料不全,谁说古代做工不完善,傅寒竹相信就这香脆的味道,后世放都少调味剂都做不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