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第2/3页)
条蛟龙横卧在大明湖畔。
傅寒竹也是第一次来到大明湖,后世的他虽然游历了很多地方,但山东却不曾来过,在后世,大明湖是济南的三大景胜之一。而此时大明湖所呈现出的美丽景象,后世那些高科技是无法复制的。
早在唐宋时期,大明湖就以其撼人心弦的美景而闻名四海,并获‘天下第一湖’之美誉。久居济南的人,几乎都知道大明湖里有“四怪”――青蛙不鸣,蛇踪难寻,久旱不落,久雨不涨。这是一个多么离奇的现象,即使后世的也没有完全解析这些问题的原因。
大明湖一带历代建筑甚多,素有“一阁、三园、三楼、四祠、六岛、七桥、十亭”之说,所有建筑均建造精美,各具特色。此时的建筑虽然还没有那么多,但此时离远看,一座座楼亭在大明湖畔矗立,参差有致。映水中的倒影与船上的彩灯遥相呼应。仿佛楼亭也都挂上了彩灯。
而湖水的浅滩处芦花飞舞,水鸟翱翔,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
“都说大明湖春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如今深秋岁已不见荷花,但光彩依旧啊。”蒲松龄赞道。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大明湖之美实乃天宫之美啊。”傅寒竹也赞道。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如此表达此时的大明湖在合适不过了。”李明山也不禁叹道,旋即又道,:“我们还是赶紧去找紫霞姑娘吧,不然我们只能在这人海之中站着欣赏花魁的比赛了。”
可是几人没有想到的是,大明湖畔的周围早就已经戒严了,官府的兵勇将前来观赏的普通民众隔离在外围。而所有的乡试秀才,可以登记注册进入里面,傅寒竹三人倒是可以进去,可袁婉茹还有张叔和李明山的随从就很难进入了,无奈之下只有三人先进去看能否找到紫霞想办法。
费了一番周折三人终于进入了内区,让三人喷血的是,他们还是无法进入画舫,这可难住了三人,四周看了一眼也没有熟悉的人。
“这位官爷,不知道你们这次是奉谁之命来这里看守啊?”傅寒竹问拦截他们的官兵。
“当然是知府大人的命令。”官兵高傲的道。
“那不知知府大人可在此船中?”傅寒竹追问道。
“当然在,知府大人现在正在里面喝酒呢。”官兵道。
“劳烦进去通报一声,就说乡试考生傅寒竹求见知府大人。”傅寒竹还不忘拿出一定银子放在官兵的手里。
“好吧,我就给你通报一下,见于不见我可说的不算。”官兵看了眼手里的银子道。
看着官兵进去通报,傅寒竹知道几人问题解决了。
片刻后。
“知府大人有请。”这次官兵出来的语气要比之前客气多了。从知府的反应来看,这人定是他家的亲戚,他可不敢怠慢。
画舫此时都已布置妥当,争夺花魁的歌妓此时也在画舫的后舱休息准备,只在等待时间,古人对时间虽然没有现在人知道的精准,但他们对时间的概念要强于现在人,特别是一些活动,包括祭祀或典礼。
傅寒竹穿过甲板,来到船舱,此时几个举办这次花魁的富商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