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入贡院九日三出 答考题留仙大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八章 入贡院九日三出 答考题留仙大意 (第1/3页)

    康熙元年八月八日。众学子期盼已久的乡试终于到了。乡试是初八点名入场,初九考试,初十交卷。这是第一场,第一场考八股文三篇,试帖诗一首。十一到十三第二场,考八股文五篇。十四到十六第三场,考问策五道。

    傅寒竹三人也早早的赶到了乡试的现场。此时已经是人山人海,喧杂声令人心情聒噪。亲友们在外围期待着看着他们的亲人,秀才们已经排好长队,陆续的接受门卫的检查。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秀才因身上带有作弊工具而被带走,清朝时期科考对作弊是相当严厉的。发现有作弊者终生不得复考,而参与作弊的官员,甚至要斩首,家产也要没收,轻的也要发配充公。

    清朝对于考试挟带也有着严格规定,要求士子服饰,帽用单层毡,大小衫袍卦俱用单层。皮衣去面,毡衣去里。所有衣物只需单层,袜用单毡,鞋用薄底,坐具用单片。卷袋不许装里,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镂空。携带的糕点也要切半检查。

    然而考试和作弊本来就是一对双胞胎,只要有考试的地方就有作弊的现象,即使在后世科技如此发达,这一现象仍然未被杜绝。可以说无论对作弊考生监管的如何严厉,上面有政策下面就有对策。傅寒竹三人提着食盒在后面排着队,他们来的足够早了,可比他们早的仍然有很多。

    “县考难,府考难,院考更难。”李明山看着人群,有看了看被取消资格的考生们,叹道。其实没有多少人笑话那些作弊的人,作弊现象也是科举一种普遍的风气。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倒是有一比喻。”傅寒竹突然想到形容科考的七似,旋即笑道:“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怳,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然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

    “寒竹老弟初次乡试就能将科举考试比喻的如此恰当,实为我辈之佼佼者。”蒲松龄听后赞道。

    “我也是胡乱比喻而已,虽没参加过大的科考,但也听闻了很多现象。俗话说的好,没见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嘛?”傅寒竹道,他对于此次乡试还是胸有成竹的。

    “留仙兄,想过没有,若是不中当如何。”傅寒竹知道,蒲松龄这次是不会中的,而不光这次,下次再下次,以后的很多次蒲松龄都不得中举。所以想试探一下蒲松龄的心态。

    “学子书生当然以前途为重,若是不能中举何以为官?若是不能为官,何以有前途?若是无前途,何以报国安民。”蒲松龄正色道。

    “留仙兄说的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