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进府衙惊见沈荃 真巧遇聊斋先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章 进府衙惊见沈荃 真巧遇聊斋先生 (第3/3页)

生也充满了神话。

    蒲松龄自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现在家庭还没分裂,他现在的生活还是很小资的。据傅寒竹了解,蒲松龄在25岁的时候,才因为两位嫂子的缘故和哥哥分家。他的两个哥哥也是秀才,两个嫂子却皆为泼妇,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整天闹的鸡犬不宁,蒲松龄的父亲只好给四个儿子分家。

    家份的很不公平,好房子好地都被哥哥分了,只给蒲松龄留下了薄田而是亩,农场老屋三间,破的连门都没有,他找堂兄借了块门板,带着妻子.儿子般了进去。此外还分了二百多斤粮食,只够一家三口吃三个月的。为了养家糊口,蒲松龄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五年的私垫教师生涯。

    蒲松龄屡次考举人不中还要归结与他的写作,多以鬼狐之说为题材。而他童试之所以得了三第一,是因为遇到了伯乐。当时童试录取他的是时任山东学政,大诗人施闰章,而清初诗坛号称“南施北宋”,指的就是安徽的施闰章和山东的宋琬。

    当时施闰章非常欣赏蒲松龄的答卷,大笔一挥,蒲松龄,山东秀才第一名。其批语:“首艺空中闻异香,下笔如有神,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直足以维风移俗。次,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又掉臂游行之乐。”

    傅寒竹看着这个可怜的传奇人物内心无比的感慨,不过傅寒竹并不想帮他获得功名,因为与一时的功名相比,那享誉后世的《聊斋志异》更重要。日后如是他落难之事给一些援助就可以了。蒲松龄到晚年倒不是很贫苦,几个儿子也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久闻留仙大名,今日终于得见真颜,幸会幸会。我独爱先生的鬼狐之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留仙兄当是我辈之楷模啊。”傅寒竹面对这个后世敬仰的才子,不禁用上了后世老舍的评语。

    “寒竹兄廖赞了,“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看来寒竹兄对鬼狐之说也有研究啊。明山兄还总夸赞寒竹兄的词曲,那首《红尘作伴》我也是甚为喜欢啊。”说话间三人已经到楼下座下了。

    一听有鬼狐之说,袁婉茹也跑了下来,有热闹的地方是少不了他的。按说它一个女儿家这样是不符合规矩的,谁让傅寒竹总用后世的思想宠着她呢。

    “两位都是有大才之人,与两位相比我倒显得庸才了。”李明山自嘲道。

    “今日高兴,不如寒竹兄在吟唱一曲《红尘作伴》如何。”李明山道。

    “好啊,在下早就想聆听寒竹兄的佳作了。”蒲松龄也附和道。

    “呵呵,今天见到留仙兄,我倒有另一个劣作的曲子,不知各位一下如何?”傅寒竹看到蒲松龄倒还真想到了前世的一个电影。

    “如此甚好。”三人同时附和道。

    傅寒竹手拿筷子在桌子上敲打伴奏。

    “人生梦如路长

    让那风霜风霜留脸上

    红尘里

    美梦有多少方向

    找痴痴梦幻的心爱

    路随人茫茫。”

    “好,寒竹兄的曲子,总是透着不同。”李明山在傅寒竹唱出第一段的时候喝道。蒲松龄却是在闭目聆听。

    “人生是梦的延长

    梦里依稀依稀有泪光

    人间路快乐少年郎

    在那崎岖崎岖中看阳光

    红尘里

    快乐有多少方向

    一丝丝像梦的风雨

    路随人茫茫。”

    “寒竹兄曲风通俗,却透着美妙,如此如梦如幻的景象,却被寒竹兄一曲表现的淋漓尽至。”蒲松龄一脸陶醉的道。

    “我知道留仙兄素爱鬼狐之说,我这曲子也有一段故事,说来给留仙兄听听。”傅寒竹道。

    “有何故事,寒竹兄快快将来。”一听还有故事,蒲松龄更来了兴趣。

    “从前有个书生名叫宁采臣,。”傅寒竹开始将起倩女幽魂的故事,在原著面前讲倩女幽魂,也只有傅寒竹能做出来,不过此时蒲松龄自己还真不知道这个故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