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傅寒竹古街赏景 小神仙误窍天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章 傅寒竹古街赏景 小神仙误窍天机 (第1/3页)

    走在街上欣赏着一座座古代建筑,总让傅寒竹的心很平静。古朴的建筑清新的空气,大街小巷的建筑都很雷同,相同的四合院,相同的大门挂着相同的大红灯笼,而他们有着规模上和新旧上的差别,无形的勾勒出了他们朴实的色彩。

    这是一幅完美的画卷,没有《清明上河图》繁华,没有《月漫清游图》优雅。却多了一份朴实真切。每次傅寒竹心情烦躁思念前世的时候都会在这街上漫步,这种感觉他很享受,前世他就喜欢那些古老特别是富有大唐和清代风韵建筑。

    只可惜大明宫以成旧址,而完整的故宫,四周已经多了很多现代的气息,就是院里也可看到各种现代的东西,外围还有执勤车的穿梭。已经很少能感觉到古朴的气息了。而这里却那么纯粹,没有厂房的污染,没有汽车的嚣喧,没有各种各样的化学垃圾。

    虽然少了溜冰场.游泳池,煽情的电视片。没有飞机让我们远行,没有电话让我们沟通,也没有网络让我们了解当下。但傅寒竹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真正追求的就是这样的世界。唯一不足的就是封建制度让这个世界多了一点美中不足。

    最让傅寒竹感兴趣的就是自家院旁的六尺巷了,这条六尺巷在后世被称为仁义胡同,这功劳还要归功与自己的祖父,在傅以渐上京当差的第五年,那是自己的曾祖父还没有过世。因宅基地与邻居相争修书一封寄给在京做官的傅以渐诉说此事,想让他给山东的地方官打个招呼。

    然而傅以渐看到家书后就回了四句诗,这首诗后世家喻户晓。“千里来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曾祖父看完傅以渐的回信,自觉惭愧,吩咐家人将自家院墙收了三尺。邻居见傅家主动相让,也让出了三尺屋基,结果各让三尺。这六尺地方就成了一条小巷,后人便称为“仁义胡同”。傅以渐一封家书,使干戈化玉帛的事,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

    只是此时这条六尺小巷还没有被人称为“仁义胡同”。据傅寒竹前世读杂史了解,这条小巷好像是后来康熙南巡时路过聊城,知道此事,并得知老师傅以渐在致士回乡后做了许多有利于地方百姓的义事,顿生褒奖之心,挥笔题写了“仁义胡同”四个字,嵌立于傅以渐斯年故居的墙中,傅以渐的诗也为后人勒石,嵌入墙中.

    现在两家来往密切,逢年过节都相互请宴。到傅寒竹这辈也算是世交了,邻家姓袁,让傅寒竹没想到,邻家还是抗清名将蓟辽督师袁崇焕的族亲。后来袁崇焕下狱受磔刑处死,族人遣散流亡到此地。此时袁崇焕还没有平反,不过幸好现在是大清而不是大明,要不汉奸的头衔,足以让他们寸步难行。

    “寒竹哥,你终于出来了!这几天你跑到哪去了?要不是怕别人笑话,我就去你家里找你了。”一个莺声燕语的声音把沉浸在美好陶醉中的傅寒竹叫回现实。

    “婉茹妹子啊,不是听说你同你哥哥去兖州了吗?”傅寒竹抬头看到一个清秀可爱的小女孩站在对面,不禁问道。

    女孩名叫袁婉茹,比傅寒竹小两岁,由于两家是邻居又总来往,所以两人也算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从小袁婉茹就像个跟屁虫似的屁颠的跟在傅寒竹后面,后来年龄慢慢的大了知道羞涩了,就收敛了很多。

    开始的时候傅寒竹与同龄人交往多少有些别扭,毕竟自己心里年龄要比实际年龄大的多。但时间长了自己也就习惯了,无形中还增添了几分童真。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袁婉茹将是自己未来的妻子。这是两家长辈之间早就说好的,只是没有对外公布而已。对于这种父母包办的婚事傅寒竹内心很抗拒,但在这种封建的制度里,别说现在的自己了,就是皇帝也没得选择。

    幸好自己也很喜欢袁婉茹,要不然自己也许会很悲催的。现在傅寒竹知道为什么古代皇帝喜爱宾妃,大臣们喜欢妾室,原因不只是他们喜新厌旧。更主要的是他们对原配没有任何感情,更甚者,有些因为政治或其他手段联姻的相互还会有恨意。

    按理说袁家和傅家是攀不上亲家的,傅家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