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郑桐和跃民的谈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七章、郑桐和跃民的谈话 (第2/2页)

玉米(喂小鸡还差不多),为了不至于饿死,秋收后壮劳力都外出讨饭,把粮食省给老人和孩子吃,等chūn耕时再回去种地,种完地又南下讨饭,老人和婆姨在家照看庄稼,等秋收时再回家。他们一年只回两次家连chūn节都在外乡过,肯定家里比这儿更苦,不然除了我们这些知青以外谁还会背井离乡在外村过chūn节?况且即使人家是好吃懒做,我们也没有剥夺别人生命的权利!大家都是可怜人,可怜人为何还要为难可怜人呢?”

    钟跃民听完郑桐的话,久久没有说出话来。

    沉默了半天,钟跃民低声说道:“郑桐也许你是对的。不过你变了,这点你不会不承认吧。”

    “跃民,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不是吗?我只不过这段时间想得比较多罢了。“

    “那你都想着什么呢?“

    “我在想现在这个年代出现的问题,我们以后的出路等等。”

    ...............

    ………..

    这一夜他们谈了很多,据钟跃民会议他第一次知道了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郑桐给的一个答案,永远在路上人。他也开始认真的思索起来人生的意义,虽然他始终只是一个漂泊的旅客。

    说完之后,郑桐不管陷入沉思的钟跃民安心看起戏来。

    古戏台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抱孩子的、提灯笼的、抽大烟袋锅子的…。时而还有几个淘气的孩子在人群中放两个鞭炮,引来一片婆姨、女子的叫骂声,好不红火。台上被两盏汽灯照得通明雪亮,道具很简单,两把椅子一张桌子,戏是方言古装戏,大概是秦腔或是迷糊,演员都是县城的村民,戏名叫三世仇,剧情是小叔子和嫂子sāo情坑害哥哥的故事,小叔子打扮成店小二的模样,鼻梁上抹了一圈白,抡着条毛巾边倒着碎步边道白:哥哥三年未归家,婆姨改嫁走他乡,一个打光棍,一个守空房…。这时嫂子甩着长袖上台道白:奴家翠莲二十有三,三载不见郎君面,空房房里熬rì月,亏他碎大(小叔子)常挂念。她作了个造型亮相,叫了声:他碎大。两人就开唱,演员们唱戏时都是声嘶力竭地喊叫,当地人称吼秦腔。一声秦腔吼,八尺的汉子热泪流,改嫁的婆姨也回头。郑桐是一句也没听懂,看了半宿热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