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静观其变 (第2/3页)
李重粮草充足,不住的喊着投降不杀,投降吃饱饭的口号,导致高干的兵卒士气低落到极点,几乎每次和李重接战都有兵卒趁乱投降。
眼看就要逃到武安县境内了,也不知道赵云和廖化从那里绕到高干的侧翼,两支骑兵一个冲锋就将高干的部队截为两段,郝昭和高顺也带着步卒趁火打劫,猛攻高干的后队。
三面夹击之下,高干的兵卒顿时失去指挥,四散奔逃,高干一连砍杀了数名逃兵,依然约束不住队伍,只得带着亲信冲开一条血路,狼狈逃回武安县。
此战过后,高干的两万兵卒损失大半,被李重连杀带俘一万二千余人,高干的败军陆陆续续逃回武安县,一番查点之下却只有四千余人,大约有三千余人不知去向,这还是涉县距离武安县比较近,不然的话,再给李重一些追杀的时间,高干很有可能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高干手下的将领也好不到哪去,高柔死于乱军之中,连个全尸都没捞到,荀谌运气也不怎么好,逃往途中正好遇见廖化,被急于立功赎罪的廖化一刀砍飞了脑袋,死于非命。
最后只有陈震陪着高干在武安县中长吁短叹、唉声叹气。
不提高干如何向袁绍禀报噩耗,李重却不打算接着进攻了,原因很简单,袁绍还没败呢,万一给袁绍打疼了,回兵攻击自己,那就得不偿失了。
涉县位处漳水上游,现在是隆冬时节,河面冰封,如果必要的话,已经可以顺流而下攻击邺城了。
此时身在官渡的袁绍也得到高干兵败的消息,虽然被气的暴跳如雷,但袁绍依然清楚的作出判断:自己不败,李重绝对不敢进兵。所以袁绍也没给高干派援兵,只是嘱咐高干小心防守,必要地时候,可以放弃武安县,驻守邯郸。
袁绍作出的决定很正确,但也能看出来袁绍的心思,那就是袁绍依然没把李重当做对手,再袁绍的眼中,只有曹cāo才有资格做自己的敌人。
李重在涉县休整了十余rì,就派兵南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